“你今年吃的月饼,是不是也写着‘低糖’俩字?

”——我刚咬下一口,赤藓糖醇的凉味还没散,朋友圈已经有人晒出1999块的“月壤款”,配文:啃的是月亮,嚼的是工资。

别急着笑,排队3小时的光明邨大爷更狠。
现烤月饼刚出炉,他直接往怀里塞两盒,像揣着刚抢到的春运车票。
我问大爷甜不甜,他翻个白眼:“甜个屁,抢的是小时候那个味,再不吃,明年说不定就排队5小时了。

”一句话把我噎住,月饼瞬间成了时间盲盒,谁还管它是不是低糖。
可职场那盒永远低糖——老板群里发“中秋快乐,后续项目大家加油,年底分红翻倍”。
我复制粘贴新兴反画饼话术回车:“哥,翻倍写合同吗?

”群里瞬间安静,只剩系统提示“某某正在输入”,输入了半小时,啥也没蹦出来。
智联招聘说73%的人吃过这种空气馅,比去年还多12%,敢情画饼也通胀。
更离谱的是福利到账短信:数字人民币50块,备注“佳节慰问”。

我盯着屏幕笑出声,真金白银没错,可连盒真月饼都买不到,老板算得比赤藓糖醇还精。
节日一到,闲鱼比月还圆。
搜索“中秋分手月饼”,跳出一堆三折礼盒,附赠小作文“他不爱莲蓉,我也不爱他”。

我点进一个链接,卖家妹子秒回:“礼盒全新,感情二手,要的话再送两包公司发的空气茶。
”婚恋平台的数据紧跟着补刀:68%的女生把“拒绝节日画饼”写进择偶硬指标,月亮不圆没事,承诺必须圆。
心理咨询师的生意更火。

朋友老赵昨晚凌晨给我发语音:“她嫌我中秋只说一句‘多喝热水’,吵到要退婚。
”我让他拍张月亮过去,他拍成路灯,被女友拉黑。
今天他花399买了“中秋情感急救包”,第一课:把“海底月是天上月”翻译成“我现在打车给你送月饼”,别整虚的。

我翻回自己微信,去年这条“月饼拍了拍你”还挂着,没人再回。
那一刻突然懂了:月亮从不缺场,缺的是有人愿意把饼递到你手上,而不是甩个链接让你自己抢。
所以今年我学精了。

给爸妈寄了现烤的低糖款,给团队每人订了真月壤纪念盒,发票抬头写“年终奖预演”。
快递备注只有一句:别拆,先拍照,发票留好,明年能不能吃上饭,就看它了。
月亮升起来,我咬下一口凉丝丝的代糖,心里却踏实——至少这一口,是我自己买的,不欠谁,也不等谁画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