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大人,我真的只借了7万元,凭什么要还12万元?”法庭上,小王情绪激动,声音颤抖。
“白纸黑字写的清清楚楚,你还签字画押了!”小李的家人们毫不退让。
一对曾经形影不离的好友,此刻却对簿公堂,剑拔弩张。这一切,都要从半年前那通紧急电话说起。
“哥们,我妈突发疾病,急需手术费,能借我7万吗?”半年前的一个深夜,小王带着哭腔给好友小李打电话。小李二话不说:“账号发来,马上转。”手术很成功,小王对小李感激不尽:“这钱我一定尽快还你,你救了我妈的命。”2
风波来源于三个月后的一次家庭聚会,小李无意间向家人提起借款一事,顿时引发哗然。“7万元不是小数目,连个借条也没有,万一他不认账怎么办?”小李的姐姐首先发难。“知人知面不知心啊!”姐夫也跟着附和。
在家人的连续施压下,小李虽不情愿,最终还是向小王提出了写借条的要求,没想到一写竟写出了大问题。小李的父母坚持要求小王借条金额写成12万元,“要是他迟迟不还,这多出来的5万元就算是利息了”。
小王当时因为照顾做完手术的母亲,身心俱疲,在小李家人的围观下,小王迫于压力,最终出具了欠款12万元的借条。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仿佛也划破了两人之间曾经牢固的友谊。
“我们不是好朋友吗?你怎么能这样?实际转账只有7万,有银行流水。”小王难以置信。小李的家人却说:“借条是双方自愿签署,借条上白纸黑字,走到哪都有理。”细心地赵法官发现在陈述时,小李目光闪烁支支吾吾,始终不敢直视小王的眼睛,小王虽然情绪激动,但眼神里除了愤怒,还有深深的失望和伤心。
“休庭十分钟,请双方家人暂时离开法庭,只留原、被告双方在场。”法庭顿时安静下来,只剩下曾经亲如兄弟的两个人。
沉默良久,“现在没有家人在了,你们说说心里话”法官的话语温和却有力。小王先开口“我知道欠你的钱,想尽快还,所以天天做兼职努力攒钱了……”。小李低着头“其实我没想要那么多,但我家人尤其我妈…你也知道她这个人…”在法官的耐心引导下,小李终于将事情经过娓娓道来, “…是我家人逼得…我知道你不容易…那7万你说什么时候还都行。”“那为啥还要起诉我?我已经说过了我尽快还。”小王的声音也在颤抖。“我家人天天逼我,对不起,我没想过会这样……”
真相大白:原来一切都是家人过度干预造成的误会。小李从未想多要5万元,只是碍于家人压力才硬着头皮起诉。
在法官的调解下,小王同意在年底前一次性归还7万元,而小李也自愿放弃其他诉讼请求。两人当场达成调解协议。
签完字后,小王犹豫了一下拍了拍小李的肩膀说:“不管怎么样,还是感谢你当初救我于危难中,这份恩情我永远记得。”小李赶紧说:“对不起,我不该听家人瞎掺和,差点失去你这个朋友”。
法官提醒
民间借贷中应注意保留真实交易凭证,借条是重要证据,但并非唯一证据。在办案过程中,法官会综合审查交易习惯、款项实际交付情况等因素,查明案件事实。同时,家人关心固然重要,但应注意分寸,切莫无事生非,避免好心办坏事。法官保护支持合法权益,同时更希望看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包容。
编辑:杨世锋
山西省新闻热线请联系杨主任17611280369 (微信同号)
疑难复杂案件研讨中心法律热线:辽宁青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玉强158 9819 5532
企业家权益保障中心法律热线:辽宁青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于晓荷 155 2468 2485
如有侵权及职业道德监督电话请联系北极海新闻:0416—30869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