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干货分享平台

♡
今天,分享《人民日报》精彩时评,议论文作文的绝佳素材!
快来听

篇目一
【导读】本篇时评的主题是“技能·青春”。职业教育关乎国家大计,涉及民生民意,也与社会的发展关联紧密。青年人应该怀着“技能报国”的心态,让更多高素质人才,能工巧匠能脱颖而出。整个时评格式也非常适合考场借鉴,论点层次也很清晰,值得一读。
在“一技之长”中绽放青春光彩
中国青年网 蓝炜
有一种情怀叫“工匠精神”,有一种骄傲叫“青年工匠”。茶汤为纸、清水代墨,在流传千年的点茶技艺中感受宋韵风雅;元宇宙3D视频、机器人书法,在智慧应用展示中体验新技术和新业态……一年一度的职业教育活动周日前落下帷幕,各地聚焦“技能: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纷纷推出地方特色亮点活动,展现技能之光、匠心之美。【开篇以“点茶技艺”“智慧应用展示”排比事例引出“技能”主题,技能也可以上升到“工匠精神”这种情怀上,开篇也已经将这个主题升华了。(整个开头的文笔非常顺畅生动,值得借鉴)】
小到一枚螺丝钉的打磨,大到核心零部件的试制,日常生活中那些容易忽视的“小细节”里,都藏着技能的大学问,藏着职业教育的大成果。2015年起,国务院决定将每年5月第二周设为职业教育活动周。通过这个“行走的窗口”,让更多“宝藏技能”“青年工匠”被看见,让更多职业院校被社会了解,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好氛围。【承上启下的过渡段落,强调技能“学问大”“成果重”,而且受到国家重视,引出后文技能的意义。】
技能成才,打破“学历歧视”。从“高职毕业任教清华”的邢小颖,到刮腻子也能“刮”出世界冠军的马宏达,从广阔乡村到工厂车间,他们来自职校、技师学校,却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技艺,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态度,不断打破“职教偏见”“学历歧视”。成才的道路千万条,奋斗的姿态第一条。大大曾指出,“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奋斗在各行各业的“技能明星”让我们看到了人生的丰富形状,看到了专注与热爱。只有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青春的光谱才能更加广阔。【第一个分析段落:技能成才,能打破学历歧视,丰富人生形状。 例子积累“高职毕业任教清华邢小颖”“刮腻子刮出世界冠军的马宏达”,读职校并不代表人生受到局限,只要奋斗肯干,热爱生活,都能收获属于自己的广阔人生。】
技能共富,填补“发展鸿沟”。《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白皮书》显示,职业学校70%以上学生来自农村。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培养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培训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片”,拥有一技之长,可以让农村青年走出大山、反哺大山;找到用武之地,可以让青年扎根农村,孵化更多共富平台、创造更多致富生机。共同富裕的美丽图景,离不开共同奋斗的携手共进,技能人才让更多的人走上致富道路。【第二个分析段落:技能共富,能填补发展鸿沟,创造致富生机。拥有一技之长能孵化更多共富平台,创造更多共富生机,实现共同富裕。当下正是乡村振兴如火如荼之际,培育更多技能人才能让青年走出大山,也能让青年反哺大山。】
技能报国,实现“与时偕行”。技能成才点亮的是人生,技能报国成就的是未来。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技能人才当与时代同行、与发展同频,紧盯“卡脖子”难题,牵住关键核心技术“牛鼻子”,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无论是给装甲车插上数控的翅膀的马小光,还是成功破解世界级汽车制造难题的郑志明,“大国工匠”们正在用精湛的技艺和执着的钻研,攻克一个个棘手难题,实现一次次创新超越。技能报国是接力也是传承,从“大国工匠”到“青年工匠”,榜样的力量无声无息,为“后浪”们当好了表率、鼓足了干劲。【第三个分析段落:以技能报国,与时代同行,与发展同频。 这个论点上升了高度,将学好技能与时代发展挂上牵连。大国工匠们将一项技能练到极致,攻克一个个棘手难题,实现创新超越。这个要点可以深刻领会一下,如段落中马小光、郑志明的事例就很典型。】
为理想扬帆,以奋斗作桨,走好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让技能成就美好生活,青春终将在坚守匠心、铸造匠艺中闪闪发光。【结尾回扣主题呼吁,强调以理想,奋斗成就技能报国之路。】
万能人物素材

篇目二
【导读】本篇时评的主题是“科技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民族振兴为己任,把科学事业当作自己毕生的追求。他们呕心沥血、献身科研,奠定了祖国如今的繁荣富强,他们就是中国的科技工作者。致敬中国科学家,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明星。”本文以中国科技工作者为主题,文章内容列举了许多科技工作者的素材,供大家学习。
致敬“科技星” 走别样“追星”之路
人民论坛网 赵远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涌现出了钱学森、袁隆平、黄旭华等杰出科技工作者,他们心有大我、至诚报国,追求真理、淡泊名利,用青春和热血浇灌心中理想,点亮精神火炬,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奔赴新征程,新时代青年干部要致敬“科技星”,永葆忠贞为国的爱国情怀,厚植念兹在兹的为民情怀,涵养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让“科学家精神”在新时代闪耀光芒。【开篇通过几位杰出科技工作者简单引题,然后过渡到新时代的青年要如何做,完成破题。】
致敬“心无小我、至诚报国”的爱国型“科技星”,坚定不移走稳“红心向党”的追星路。【分论点一】爱国是科学家精神的第一要义。无论是“一寸赤心唯报国”的“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还是“此生属于祖国,此生无怨无悔”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抑或“以至诚之心报国、以攻坚之心干事”的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他们身上的“殷殷爱国情,拳拳赤子心”值得每一位青年干部学习和传承。【素材的列举方式,把人物所说的有关论点主题的话引用过来。这种方式,要求对所列举的人物素材了解程度较高,积累多且细致。】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奋进新征程,新时代青年干部要学习和弘扬科学家的爱国精神,牢记坚定理想信念是终身课题,永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如磐信仰,涵养“甘将热血沃中华”的忠心,胸怀“国之大者”,把个人理想与党和国家命运相连接,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把个人梦融入中国梦,在深刻领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实践经验中不断校准个人理想追求。【本段主要围绕科学家们一心爱国的精神品质展开,论证的思路与我们议论文写作的论证思路要求基本一致,大家可以学习思路,同时学习论据的列举方式。】
致敬“功成无我、无悔付出”的奉献型“科技星”,全心全意走稳“为民造福”的追星路。【分论点二】大桥挺立、高铁奔驰、蛟龙入海、神舟飞天……中国大地上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凝结着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我们的很多科技工作者都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厚情怀,都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民族英雄。科学家的奉献精神打动人心、更催人奋进。迈进新时代,新时代青年干部要永葆“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厚植“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境界,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注意学习引用的运用,可以积累背诵。)将民生幸福牢牢地托举,将人民事业的担子稳稳地扛起,深入基层倾听民意,俯下身子开展调研,滴洒“辛勤汗”,勤栽“奉献苗”,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所需所盼,真正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办出实效、办到群众的心坎里,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简单的规范的语言表达,可以积累。)【本段主要围绕一心为民这一方面展开,思路也比较简单清晰,重点积累一些语言的规范表达以及作者所引用的内容。】
致敬“敢为人先、勇攀高峰”的创新型“科技星”,脚踏实地行稳“锐意进取”的追星路。【分论点三】事业发展,要在创新,广大科学家最亮丽的色彩便是勇于创新。无论是“刷新世界深海海底钻机钻探深度”的万步炎,还是“点草成金”的林占熺,抑或“以身试药、发现青蒿素”的屠呦呦。他们都是凭着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在自己选择的领域填补空白、开创先河,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素材的列举方式,把人物有关的事迹且与论点主题有关的引用过来。与第一论证段的列举方式相似,重点借鉴、学习作者这种高度概括的能力。】“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这句引用为部分引用,还少了一个“惟创新者胜”,再完整准确一些是: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新时代青年干部要发扬“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创新精神,拿出“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勇气,立足工作岗位苦练内功,大胆探索、勇敢前行,敢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敢于虎口拔牙、突破陈规。要有“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毅力,以“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定力,十年磨一剑,久久为功不松懈,当好改革“探路者”,勇攀发展“新高峰”,创造更多中国奇迹。(提出青年干部要如何做,一是要有创新精神,二是要有毅力、定力。)
【写在后面】
1.原文时评缺少一个结尾,我们可以补一个:无数科技工作者的默默付出、呕心沥血,创造出了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他们不求回报、不图俸禄,一心为国为民,勇于创新探索。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致敬这样的“科技星”,走别样“追星”之路,不负时代韶华。
2.还可积累来自澎湃新闻的这段话(与本文主题相关):因为农业科技工作者,总走在农业现代化的田间路上;因为工程技术人员总以山河泼墨,言说无法熄灭的心中理想;因为基础科学工作者的不舍昼夜,与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的志向。因为总有人,向往更遥远的彼方,每一束心光,总会在这片大地上遇见更多相同的渴望。他们薪火不息,凝聚成浪漫的篇章,然后再一次,点亮更多的梦想与心光。致敬各行各业的每一位科技工作者!致敬心中的每一束光!
篇目三
【导读】本篇的主题是“文化传承”。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反映着城市的发展脉络。新时代领路人指出,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要保护好、挖掘好、运用好,不仅要在物质形式上传承好,更要在心里传承好。文章词句优美,事例典型,是一篇关于文化传承的话题的佳作。
“更要在心里传承好”
《人民日报》 盛玉雷
文明弦歌不辍,文脉绵延不绝。日前,新时代领路人在江苏考察时,来到位于苏州古城东北隅的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步行察看古街风貌,观看苏绣制作,体验年画印刷,强调“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要保护好、挖掘好、运用好,不仅要在物质形式上传承好,更要在心里传承好”。【用事例引出主题也是我们破题的常用方式之一,但注意不要跟后文论证的事例重复。】
历史发其源,文化铸其魂。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百花园里独树一帜,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走进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文瀚阁,宋代石刻天文图穹顶高悬,寓意着中华文明如星空般浩瀚璀璨。不仅是天文历法,中国的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哲学思想、民本理念等在世界上影响深远,有力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有我们今天的成功道路。”拥有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精神,这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意义分析段落:中华文明的重要地位,画线的句子可以背诵积累。天文历法,中国的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哲学思想、民本理念都是优秀中华文明的一部分,这些历史文化元素之所以仍能俘获人心,本质上是无形的文化观念在起作用。】
守住我们的根和魂,需要物质上的继承保护,更需要精神上的积淀与升华。“自强不息”的奋斗品质,“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革故鼎新”的创新思想,“民惟邦本”的治国理念,“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而不同”的东方智慧……中国人独特的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新时代领路人在江苏考察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表现出的韧性、耐心、定力,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走向复兴的民族,离不开价值追求的指引;砥砺奋进的征程,必定有精神力量的支撑。今天,弘扬民族精神,淬炼“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的韧性,增强“我们对于时间的理解,不是以十年、百年为计,而是以百年、千年为计”的耐心,保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定力,从5000多年文明发展的苦难辉煌中走来的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必将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一路向前。【这一段是在上一段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文化的物质载体或许会在历史中逐渐磨灭,但优秀文化的精华神髓必将在人们的内心永久留传。正如新时代领路人指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表现出的韧性、耐心、定力,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不论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豪情,还是“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悲壮,一脉相承的民族精神、接续传承的民族文化,是最为坚固的堡垒,让中华文明在一次次挫折和危难中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自古以来,中华文明就是在继承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应时处变中不断升华。今天,站上新的历史起点,赓续精神血脉,激扬中国力量,更当以坚定的文化自觉,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3天、8小时、55出……今年初,由上海昆剧团推出的全本《牡丹亭》,在中央歌剧院上演。浓缩经典的历史意蕴和美学风范,同时注入全新的时代风采和文化内涵,使这版《牡丹亭》叫好又叫座。【学习举例子的方法,将关键的信息前置。】正是在历史与现代的交融、继承与发展的碰撞中,我们凝万古之志、汇千载之思,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仰望历史星空,脚踏深厚大地,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汲取继往开来的澎湃力量,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激荡波澜壮阔的万千气象,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做法1——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要与时俱进、革故鼎新,培养文化自知。只有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华丽转身、活在当下。】
文化如水,岁月如歌。福州三坊七巷北隅,历经百年沧桑的林觉民故居静立其间。往来的游客不会想到,故居曾经面临着拆除的风险。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新时代领路人在这里主持召开现场办公会,提出“要在我们的手里,把全市的文物保护、修复、利用搞好,不仅不能让它们受到破坏,而且还要让它更加增辉添彩,传给后代。”【“林觉民故居”的事例可以积累,可用于文化传承、保护古建筑的话题中。】不忘本来才能开创未来,善于继承方能更好创新。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物质形式上传承好,更要在心里传承好,我们定能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做法2——传承:历史文化的传承要“发乎内而形于外”,只有真正理解了、热爱了,才能铭刻于心、表迹于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