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的大家可以点点关注
谢谢大家支持
欢迎大家来评论区中讨论分享
下面我们来欣赏今天的内容

总有人问我,想读诗词该从哪入手?其实不用纠结,先把这15首传世经典吃透就行——我反复读了十遍,每一遍都有新滋味,值得咱们慢慢揣着过。

1.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有人说李白这绝句是“没特意琢磨,偏偏写得最好”,这首就是例子。没什么花哨词儿,就是出门人常有的动作:抬头看见月亮,低头就想起老家。可就这四句大白话,把所有在外飘着的人的心思都写透了——不管走多远,那轮照过古人的月亮,总能勾出心里最惦记的家。现在再读,是不是也想起某次想家的晚上?
2.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有人说这是杜甫七律里最牛的一首,真不是吹的。风刮得急,猿猴叫得揪心,无边的树叶往下落,长江水滚滚往前流,天地这么大,里头却藏着一个人的难。“万里悲秋”“一身病”,把在外漂泊的苦说透了;就算穷得连酒都喝不上,杜甫的笔还是沉得有劲儿。读懂这首诗,才算真摸着老杜“不写惊人事不罢休”的真心。
3.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有人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老天爷赏的句子。王维把秋天的山写活了:刚下过雨的清爽,月光透过松树的软乎,泉水淌过石头的叮咚,还有竹林里姑娘们的笑、荷花丛里划过的小船。这哪是诗啊,就是咱们常说的“诗和远方”,读着读着,心里就静下来了。

4. 《出塞(其一)》·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有人说“秦时明月汉时关”是压得住场子的句子,就因为分量重。一轮月亮,照过秦朝汉朝的关口,也照过千年的当兵人。“万里长征人没回来”是叹战争的苦,可“不让敌人过阴山”,又藏着多少想让家里安稳的盼头?就四句,边塞的荒和将士的实在,全有了。
5.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有人说这诗“没费啥劲,才是盛唐的味儿”。没华丽词儿,就是睡醒了随口一问:昨晚刮风下雨,落了多少花啊?可就这一问,把春天的鲜活和懒劲儿写得谁都懂——就像咱们每个被鸟叫醒的春天早晨,心里那点淡淡的好奇和舒服,千年前孟浩然早写过了。
6.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有人说这诗“每字每句都从心里流出来”,尤其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把想念写得又绝又让人心里发紧。原来真的牵挂,是愿意像春蚕吐丝、蜡烛烧完那样,拼尽全力也不回头。这样的心思,放到现在,照样让人心里一揪。
7.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有人说这诗“妙就妙在不挑明”,让人自己琢磨“当局者迷”的理儿。看庐山是这样,过日子不也一样?换个角度,风景就变了;换个心思,难题说不定就解开了。苏轼把山写成了道理,读着总像有人轻轻点了你一下,豁然开朗。
8.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有人说这诗“忠心都露在外面”,连小孩都能背。陆游到死都惦记着收复中原,“死了就知道啥都空了”,可唯一的遗憾,是没看见国家统一。一句“祭祖时别忘了告诉我”,把一辈子的热乎气和遗憾写得让人心疼——这样的家国心,啥时候都不过时。

9.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有人说这词“豪迈又悲壮,一般人写不出来”。喝醉了挑亮灯看剑,梦里是战场上点兵的热血,可结尾一句“可惜头发白了”,一下就拉回现实——英雄老了的无奈,就这么撞进心里。辛弃疾的词,从不是瞎喊口号,是把收河山的盼头和没做成事的疼,都揉进字里了。
10.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有人说这词“有男人的气魄”,不是一般姑娘写的。一提李清照,总想起“人比黄花瘦”的柔,可这首里,她写“九万里的风把大鹏托起来”,写“风别停,把船吹到仙山去”,全是豪情。在那个女人难有出息的时代,她把不服气和向往写得震人——原来柔的词人,心里也住着想飞的大鸟。
11.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有人说这诗“用浓颜色写悲壮,字字都有劲儿”,不愧“诗鬼”的名。黑云压着城要塌了,铠甲迎着太阳像金鳞,战场的红血在夜里成了紫色,李贺用最扎眼的颜色,把战场的惊险写得像幅画。而“提着剑为君王死”,更是把将士们的热血丹心刻在了纸上。

12.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有人说这诗“字少意思多,藏着没说透”,写尽了晚唐的不景气。秦淮河的烟水月色里,酒馆传来歌声,竟是亡国的《后庭花》。杜牧没骂谁,就轻轻叹口气,可这口气里,藏着对历史兴亡的明白,也藏着对时代的担心——这样的提醒,啥时候看都该琢磨琢磨。
13.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有人说这词“有唐诗的妙处”,称得上“写秋天思念的祖宗”。枯藤、老树、老鸦,小桥、流水、人家,六个画面摆出来,在外飘着的人的孤单就出来了。尤其是“太阳落山,伤心人在天边”,把所有想家的苦都凝成了“揪心”的疼——每个在外闯的人,读到这儿都得有点感触吧。

14. 《长相思·山一程》·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有人说这词“直白得很,却真真切切”。翻一座山又一条河,往榆关那边走,夜里千座帐篷的灯,本该是热闹的景,可风雪一刮,想家的梦全碎了——“老家没这声响”,就六个字,把赶路的苦和想家的浓,写得细又实在。纳兰的词,总这样不费劲就碰着人心底最软的地方。
15. 《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有人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忠义气,千古不灭”。国家碎得像飘着的柳絮,自己的日子像雨打浮萍,文天祥在零丁洋上,没写怕,就写了句震千年的话。这不是不怕死,是怕对不起国家和心里的劲儿——这样的骨气,过了千年,照样让咱们心里发热。
其实啊,老诗从来不是摆着看的老物件。那些藏在句子里的月亮、山河、想念和热乎气,是古人的心思,也是咱们今天的共鸣。难受时读“长风破浪会有时”,就有了劲儿;想家时读“明月何时照我还”,就觉得暖;迷茫时读“柳暗花明又一村”,就看见了亮。

有空再读一遍,你会发现,那些句子里的诗意,早悄悄融进了心里,让咱们在慌慌张张的日子里,还能守住点温柔和坚定。毕竟,能被这样的文字陪着,多好啊。
#秋日生话打卡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