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名言启示——感知中国的历史与未来
“爱国主义是一种人类的道德品质,同时也是人类智慧、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一个具体表达。”这是习近平主席在2017年国庆节发表的讲话中说的一句话。这一话语准确地印证了国庆节的意义,也唤醒了我们对于这个特殊的日子的深层理解。在这里,我们从名言中学习,在感知中国的历史和未来中,铭记爱国主义的内涵。
首先,我们从国庆节名言中了解到,爱国主义是一个深刻的、内心独白的情感体验。诸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万众一心、筑梦中国”这些语言,都凸显了人民心底深深的情感和行动力。这样的名言出自于旷世名言家、具有翻天覆地变化的奋斗历史,证明了母亲河岸边的每一个中国人,都具备着一份自然而然的情感追求。
其次,国庆节名言蕴涵了对于中国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之美的赞颂。但是,真正令人感动的是,这种“赞颂”蕴含着对于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品性和世代相传的“打头阵”的信仰和信心。 例如“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名言,都是对于坚韧的态度和奋斗的信条的真正赞誉。这些赞誉将中国的历史记忆、文化积淀和社会制度深深寄存,构成了中国特有的“文化重心”。
第三,国庆节名言中含有的中国道路、中国梦、中国力量的诉求,彰显了在国家层面上建设、发展、逐步振兴的信念,“让全球共享制度改革后的成果,切实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为未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论述,凸显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实践和从不放松努力、追求更高志向的阐述。
国庆节是一个节日,也是一个让我们观察、依照、思考和奋斗的日子。让我们从国庆节名言中学习爱国主义,感觉中国的历史与未来,记录我们自己的心灵与命运,时刻铭记中国特有的“文化重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艰苦卓绝地奋斗,为人民幸福生活崛起撑起一片阔博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