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反而更丧?《读者文摘》4个方法帮你摆脱「假期忧郁症」

发布者:秋意中等我 2025-8-19 14:20

假期反而更丧?《读者文摘》4个方法帮你摆脱「假期忧郁症」

明明盼了很久的假期,却突然提不起劲:不想社交、拒绝出门,甚至连刷手机都觉得无聊——你可能正在经历「假期忧郁症」(Holiday Blues)。

美国《读者文摘》曾刊文指出,这种「越休息越累」的状态,本质是情绪调节出了问题。今天分享4个经过心理学验证的自救方法,帮你找回假期该有的松弛感。

1. 别强颜欢笑:假笑比哭更糟?

强装开心,只会让情绪雪上加霜。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和西点军校的实验显示:跟踪数十位公交车司机两周后发现,对乘客「假笑」的司机,结束工作后情绪反而比真实表达的人更差,女性尤其明显。加州大学进一步研究证实:越强迫自己开心,实际越难开心——就像心里下着雨,却硬要假装晴天,两种状态的冲突只会让人更疲惫。

2. 别压制坏情绪:它不是敌人,是信号

情绪没有「好坏」,压抑才是问题。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Oliver John和斯坦福大学James Gross的研究发现:当我们试图用「没事」「挺好的」掩盖愤怒、悲伤时,反而会激活大脑的「情绪对抗模式」。其实,负面情绪是「警报器」:悲伤可能提醒你某件事没解决,愤怒或许藏着未被满足的需求。

正确做法:别自己扛着。对亲友倾诉后,不仅能获得安慰,还能拉近距离;而独自压抑,只会让你离真实的自己越来越远。

3. 先「观察」情绪,再「回应」情绪

别急着对抗,试着「感受」它。

研究显示:遇到糟心事时,先深呼吸10秒,在心里默默描述情绪(「我现在有点烦躁,因为计划被打乱了」),反而能降低心率、减少压力。科学家发现,这种「情绪觉察练习」能让人逐渐掌握「和情绪共处」的能力——就像给情绪装了「减速带」,避免冲动反应。

4. 干了这杯「情绪鸡尾酒」:甜的苦的都要尝

接受情绪的多样性,抑郁会离你更远。

耶鲁大学、哈佛商学院等机构调查3.7万人后发现:能感受到的情绪种类越多,抑郁风险越低。悲伤、愤怒、焦虑不是「异常」,而是生而为人的「正常配料」。

就像调酒需要酸甜苦咸的平衡,情绪也需要「混搭」:允许自己偶尔丧,也享受偶尔的快乐。当你不再抗拒负面情绪,反而会发现——它们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最后,送你《读者文摘》的一句话

「也许这么多起起伏伏的情绪给我们的精彩感受,就是我们生而为人最好的礼物了。」

假期也不必强迫自己「必须开心」。承认情绪的存在,和它好好聊聊,或许比硬撑着笑更有意义。

#情绪管理 #假期自救 #心理学小知识

(参考资料:《读者文摘》)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