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唯一!地铁3号线直达!800年,真传奇

发布者:寒尽不知年 2025-10-22 14:03

"

杭州有那么多桥,但这一座最特别。

在留下老街,藏着一座宋代古桥——忠义桥。它已经800多岁了,是杭州城区唯一留存至今的宋代桥梁原物。

走在青石桥面上,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温度。它不像断桥那么出名,却默默见证了杭州八百年的变迁。

"

国庆中秋“双节”期间,留下老街充满了文艺氛围,沉浸式的文化盛宴将浪漫和乐趣层层铺开,吸引了许多市民游客前来。

在这条既保留了老杭州的市井气息,又注入了现代文创活力的古街上,这座杭州运河水系现存最为古老的宋代石桥——“忠义桥”有哪些故事,又与历史有着怎样的联结?

在13世纪的悠悠时光里,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怀揣着对东方的憧憬,毅然踏上万里征程,终于觅得了那梦中的“天城”——杭州。

彼时,马可・波罗不仅为杭州的繁华盛景所震撼,更对城中桥梁之众多惊叹不已,他曾写道:“行在(杭州),环城诸水,有石桥一万二千座……”诚然,“一万二千座”的描述或有夸张之嫌,然而杭州桥多却是不争的事实。《钱塘县志》卷三亦有相似记载:“钱塘民居稠密,百步十寻,辄有桥梁以通往来。”据南宋吴自牧所著《梦粱录》记载,当时杭州可考桥名的桥梁多达349座。

时光悠悠流转,斗转星移间,绝大多数的桥梁都已在历史的长河中悄然湮灭。然而,留下老街却隐匿着一座真正的宋代古桥——忠义桥。它是杭州城区唯一留存的宋代桥梁原物,亦是杭州运河水系现存最为古老的石桥。历经岁月洗礼,除桥面板和栏板曾有更换外,桥身结构基本完好无损,依旧坚守着那份古朴与厚重。

溪市三桥唯“忠义”最巨

忠义桥,坐落于杭州城西的留下老街。旧时,人们可乘坐小船,从京杭大运河启程,沿着悠悠水路一路向西,直至留下河的埠头登岸。而如今,搭乘地铁三号线抵达留下站,从D口出站,步行约10分钟即可与之邂逅。

在前往忠义桥的途中,会途经一条由青石板铺就的留下老街。这里,曾经是杭州城西最为热闹繁华之地,“一水穿镇、两岸临屋、三桥横卧”,便是对其往昔盛景的生动写照。

留下老街的长度并不长,据《杭州市地名志》记载:“南起申明亭,北至留下医院,长600米,宽5米。街沿溪而建,纵横留下镇,为古西溪的老街。”无论从老街的哪一端出发,无需行走多远,便能望见那座忠义桥——一座宛如从教科书里走出来的单孔圆弧形石拱桥,东西向横跨在留下河之上。

忠义桥旧照

在过去,这座桥曾被当地百姓简单地称作“大桥”。直至1981年,在进行地名普查时,人们于明代释大善的《西溪百咏》中寻得了它的出处,为其正名:“溪市三桥,唯此最巨,居中虹起,石色光莹,宋孙侯所建也。兄弟恺笃,故名忠义。”

在今人眼中,忠义大桥或许只能算作一座小桥。依据《杭州古桥》的测量数据,忠义桥长度为15.2米,拱高1.6米,净跨3.65米。桥虽规模不大,却胜在构造精巧别致。正如《西溪百咏》所描述的“盖良工巧心,故与众桥异”,其拱券采用分节并列式砌置,由7块长方形拱腹板构成一个精巧的拱形结构。拱脚处的券石与桥台临水的襟边以榫卯相连,支撑拱脚的桥台水下基础砌成向两岸升高的斜面,如此巧妙的设计,有效地阻止了拱券的变形外移。

忠义桥的珍贵之处,不仅在于桥体本身的古朴典雅,更在于桥身上留存的石刻文字。1984年,杭州市进行文物普查时,工作人员从河里架起三部梯子,登上忠义桥桥墩处,竟在藤蔓丛中惊喜地发现,桥洞上方东西侧居中的拱板上,清晰地留存着石刻文字。这些题记不仅饰有边框,上方还覆有荷叶图案,下方为托莲造型。其中,“嘉定戊寅”即南宋嘉定十一年,公元1218年,至此,忠义桥800多年的历史得以确凿印证,并非虚言。这也使得忠义桥成为杭州城区唯一一座带有南宋题记的石拱桥 ,其历史价值不言而喻。

对“忠义桥”题刻的补正

南宋德寿宫重建开放前夕,杭州文史专家丁云川受杭州电视台邀请,到留下看被列为国保级、杭州南宋时的另一遗存———忠义桥。

坐着小船来到桥洞下的东西拱板处,丁云川望见隐隐约约的刻石文字。这些字,历经八百多年的风雨沧桑,已漫漶不清。所幸的是,有位住在桥对面,年已九十四岁的范美仙老人,保存了她几十年前托人抄录的桥洞内东西两侧拱板上的文字。东侧为:“鸿因恭为祝延圣寿无疆,文武百官,增禄□□,风调雨顺,谷果丰登,不思兵戈,万民兴业。”西侧为:“四恩三有,各祈如意。嘉定戊寅同幹道发等。”

范奶奶珍藏的忠义桥内抄录文字

从所镌刻的文字来看,建桥的人、作题记的人,很可能是一位与皇家,或是与文武大臣有牵扯的寺院僧人。

丁云川思虑再三,先从题记中“祝延圣寿无疆”的出处查考。不出所料,此句出自南宋钱塘(杭州)僧人慧开禅师(1183-1260)。“忠义桥”这座建于南宋“嘉定戊寅”(1218),与慧开生活时期相近的桥,莫非与慧开禅师亦有关系?

据《西溪百咏》载:“忠义桥,宋孙侯所建也。”因有“兄忠弟义里中称”之句,故名“忠义桥”。由此推断,当年的孙侯应是留下一带的“千户长”,或许是有相当地位的人士。又据《西溪志》载:“孙家庵,在穆坞之表,本孙侯香火院,(孙)侯之弟结茅寺后,静适。”由此得知:建桥人孙侯之弟,晚年在穆坞孙家庵出家为僧。

宋理宗淳祐六年(1246)久旱,理宗请慧开祈雨,甚为灵验。因此,理宗不仅颁赐金襕法衣给他,还敕封他为“佛眼禅师”。在“颁赐”和“敕封”之日,理宗委派近臣来到护国仁王寺。为见证这一“不二法门”的庆典,慧开禅师亦会邀请当地的高僧和颇有名望的人士到寺里来,孙侯与其弟很有可能位列其中。

图片/橙柿互动

丁云川认为,孙侯及其弟见证“庆典”后,便盛邀慧开禅师留下来,也可借此请禅师看看出于他们之手的忠义桥,并请慧开禅师给忠义桥作文着墨。慧开禅师欣然提笔,题记的开头就是“鸿恩恭为祝延圣寿无疆……”尽管离建桥时间已过去二十八年,但慧开禅师落笔时,仍然题上:嘉定戊寅四月。嗣后,孙侯兄弟将慧开禅师的题记,镌刻在桥洞内东、西两侧的拱板上。

对于“题刻”中的某些文句,丁云川经推敲后,有几处文字须作点补正。东侧为:“鸿恩恭为祝延圣寿无疆。文武百寮,财富祝福。风调雨顺,谷果丰登。不思兵戈,万民乐业。”西侧为:“福禄奉为舍钱米,施主报答。四恩三有,各祈如意。嘉定戊寅四月禄神,百都千缘僧同幹道友等。”

孕育《水浒传》的文化沃壤

“忠义桥,宋孙侯所建也。”因其有“兄忠弟义里中称”之妙句,故而得名“忠义桥”。回溯历史,杭州西溪一带的忠义故事,仿若一部精心陈列的经典巨著,无时无刻不在传播着一种聚焦“人”的深邃思想,亦或是民本意识的熠熠光辉,更被传与《水浒传》中好汉的侠义品格遥相呼应。

西溪地区的人们,包括此地的书会才俊们,生于斯长于斯。那些说话艺人,因独特的社会地位与职业特性,得以广泛接触、细致观察并深入了解社会各个阶层,尤其是中下层形形色色的人物,对这些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亦是了如指掌。他们凭借自身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独到认知,精心揣摩、巧妙构思,经过反复讲说与不断雕琢锤炼,塑造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构建起真实自然的生活场景。

图片/橙柿互动

当他们于街谈巷语间、瓦子勾栏中讲述“忠义故事”时,忠义思想亦在不断地孕育、生长。西溪的忠义故事所传达出的忠义思想,实则是一种人生理想与价值观,即忠义观。

忠义道德观,始终作为核心思想贯穿其中,同时也成为衡量众多正面人物的重要道德准则之一。西溪忠义故事里的人物,大多是忠义好汉。他们之中,许多人乐于行善,诸多好人好事层出不穷,而他们行事作风皆以忠义为先。忠义好汉们,为兄弟、为朋友,甘愿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只为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哪怕出生入死,同样是为了一个“义”字。

宋朝自建国伊始,便大力弘扬忠义文化,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至北宋末年,全社会涌动着一股人心思赵、救亡图存的忠义思潮,这种大力弘扬忠义精神的文化思潮,一直绵延至元末明初。

充满宋式美学的留下1129社区中心于2025年4月启幕。

如今,寄托了民间对忠义精神敬仰的古桥在潺潺水波中倒映着历史沧桑,而一旁的留下1129社区中心则焕发出年轻而鲜活的都市活力。一旧一新,一静一动,传统与现代在这里交汇融合,历史记忆与当代生活彼此呼应。游客漫步其间,既能触摸厚重的历史文脉,也能沉浸于当下的轻松惬意。八百年的忠义桥,已然成为读懂杭州过去与现在、传承与发展的生动窗口。

在杭州

是水上的诗

是岁月的痕

马可·波罗惊叹的“一万二千座”

早已融入城市的血脉

每一座古桥

都是一本立体的历史书

哪座桥最让你印象深刻?

一起来评论区说说

《夜读》栏目期待更多“笔杆子”加入

如果你喜欢夜阑挑灯、落笔添香,如果你恰好有新的感悟、新的发现、新的心得想与大家交流,如果你在某一领域有独到的见解,欢迎你成为“夜读”的分享人。

征稿邮箱:hangzhoufabu@qq.com。

来源/美丽西湖

文字/金永炎

制图/叶丛

封面图片/橙柿互动

编辑/徐秀丽

责编/曹姣娜、谢俊

夜读 · 目录上一篇老先生逛西湖发现巨型宝贝!“隐身”半个世纪,太有故事……继续滑动看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

杭州发布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杭州发布赞分享推荐 写留言

原标题:《杭州唯一!地铁3号线直达!800年,真传奇》

阅读原文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