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的司女士最近遇到一件烦心事,11月上旬她接到两条短信,说她在美团借钱逾期了,还能申请本金补贴,但要在10号前联系,不然就永久作废,可短信是个私人号码发来的,不是美团的官方号码,她试着打回去,要么打不通,要么对方接通就挂掉,甚至反过来威胁她说要报警。
更奇怪的是,短信里写着“如果本人联系不上就会找第三方帮忙转告”,但她明明能正常联系,这话听着像故意吓唬人,还特意不说清楚“第三方”到底是谁,让人心里发毛,她一问身边的朋友,发现好几个人都收到差不多的短信,内容几乎一样,发信号码都是实名注册的,但打回去都没人接。

她仔细读了短信,里面提到美团借钱,但没写合同号、流水号,也没有平台内部的记录可以查证,她就想找美团客服核实一下,客服回应说根本没有这笔借款,也从没委托这些人来催收,这就尴尬了——那些催收的人打着平台的旗号吓唬人,却拿不出任何东西来证明自己的身份。
有人被诱导提供亲友的手机号,说是用来减免债务金额,给得越多就减得越多,这不像催债,倒像是借机收集别人的通讯录,这些号码虽然都经过实名认证,但真要追查实际使用者,根本找不到具体的人,实名制在这里变得没有效果,法律上也没有明确规定如何处理这种冒用他人名义的催收行为。
这类情况不只出现在河南,华东、华北多地也同时收到内容相似、格式一致、时间集中的短信,明显是有组织有计划的团伙行为,运营商能够查到号码的归属地,但由于不在法定监管范围内,平台方面推脱责任,警方难以立案处理。
美团至今没有发布声明,也没有公开合作的催收机构名单,用户夹在中间,面对一个自称代表平台、却无法验证身份的人不断施压,连核实对方真假的办法都没有,这让人觉得不是正规催收,而是有人在利用系统漏洞,把大家的信任当成工具来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