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不一定合情合理,不一定形影不离,但一定心心相惜,早安!

发布者:暖葵若挽 2025-8-26 14:02

那些年,我常觉得,清早醒来最考验人的不是闹钟,而是日子本身。你刚一睁眼,手机里十几条消息,有红色的、有蓝色的,问早安的、催工作的,甚至有人凌晨发了个笑话还附一段牢骚。人啊,到底是怕没人惦记,还是怕被惦记太多呢?我也说不清——有时候,一句“早上好”,比水还淡,比茶还温,但偏偏让人心头一暖,不管昨晚多晚睡,今晨多不想起,都忍不住回上一句,“嘿,早安。”

前年春天,我妈生了场小病,住了趟院。我那阵正好工作特别忙,时不时回家,她老琢磨着让我带点水果。其实她嘴上念着梨和苹果,心里怕不是也是想让我多在家停一会。那期间,她每天早上给我发微信,内容不是新闻、不是唠叨,全是一行:“早安,别忘了吃饭。”有时候加个笑脸,有时候加个天气预报。你说这有啥?不过是一句问候,可我后来特别期待看微信。人真是奇怪,越长大,越怕听太多关心,可有一天真没人管了,又觉全世界都清冷了。

后来跟哥们闲聊,他说他们家,父子那层关系就比我家要“硬核”得多。父亲每次电话,从“你工资涨没?”聊到“找对象怎么样?”话里带条刺,扎一下就收,不留余地。但同样,到了节假日,还是会破天荒发来条消息,只有两个字:“健康。”没有别的。“这是我们家的温情,也是我们家的尴尬。”他自己这么说。人怎么表达在意,可能真的分代,又分性格。你让他写诗,他写不了,可让他发个健康,就已经是城市男人的极限温柔了。

回头看我们这一圈朋友,其实谁都没那么容易。有人离了婚,半年没见人,不主动联系谁,但每天清晨,总会群发个“早安”,甚至自带表情包,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边点赞边猜他到底过得好不好。还有那位小辛,每天拍杯咖啡照发朋友圈,配上一句“新的一天,又是元气满满的一天”,我一开始觉得这话有点假,后来某次她深夜醉酒给我发来音频,哭哭啼啼地说:“你们都觉得我活得挺有样子,可其实我最怕醒来的时候没人找我说话。”

其实,大多数人早上醒来,不就是奔着一个“盼头”去的吗?但小时候不懂这些,觉得豆浆油条才算幸福早餐。现在再看,一个家人的早安、一句喝水,一句“注意安全”,反倒比什么三星四季来的实惠。刚才刷微博,有人说世上没无缘无故的牵挂,这世道最真诚的,是你愿意把时间,哪怕只有一分钟,留给另一个人。

讲句题外话吧——我姨刚刚退休,每天早上五点起床,做一桌子饭,说是怕我姨父不吃早饭没精神,明明两人都在家,不缺时间也不缺菜,但她坚持这件事,像是守着一桩小幸福。我有时候路过他们家,见她在厨房里一边切菜一边自言自语:“老头子今天咋还不起,我给他弄个三文治,他就觉得新鲜。”你说什么是牵挂?细细想,无非都是这些默默的碎事。

当然,有时候“早安”太多了也会让人有点厌倦,像早安群里那些千篇一律的祝福语,每天都在装修你的心情,搞得人像上班一样要签到。但你细想——其实大多数人,他们是真的希望你过得好,哪怕话说得普通、千人一面,可背后的那份心思,是要留住你一整天的晴朗。

前年有一位同事,天天早上发长短信,每次都换着花样把祝福粘贴一遍——好运连连、身体健康、事业顺利云云。办公室里有人笑她“矫情”,她别人不理,依旧坚持。后来才知道,她家里老人生病,渴望别人给她一点好消息,有点“自我安慰”的意思。她告诉我:“有时候一个好字,就能撑过一天的灰心。”这话我记到现在。

你想想,我们都在忙着过生活,少有人还甘愿回头留神别人。这年头,谁都不容易,说到底,就是你别太指望别人一直理解你,也别总想着把自己的一点小不幸跟谁哭诉。能照顾好自己,能在每天的早晨,给自己一句问候,也挺有劲。哪怕别人没及时回复,哪怕没人敲门,暖一暖自己的胃,也够用了。

说句公道话,朋友间的关系,也不总是那么热烈。小时候玩得火热,长大了各奔东西,聊天渐少。但微信里的一句“还好吗”,还是能把彼此的记忆拉到眼前。有些人几年不见,一句早安能把关系的温度重新调高两度。你说不值钱吧,但真的挺重要。

生活嘛,像花开花落,有时候满地无奈,有时候天上清明。每个人总归要自己把日子过踏实了。早安的味道,有的不过是白开水,有的却是咖啡、牛奶,或者一句随手的问候。但这一口水、一行字,可能也是你这一天的“幸福起点”。

我自己也不是多会表达的人,但每次清晨偶尔发个“早安”,不管朋友回没回,都觉得心里轻松些;有时候见到新朋友老朋友,能跟他唠唠家常,说说昨晚做的梦,也觉得人生没那么孤独。或许我们真正渴望的,不过就是有人记得你,哪怕只是泛泛的牵挂。

至于那些没说出口的话、没发出去的祝福,也许都会在某个清晨,一起发芽。今天还是这样,天晴也好,阴也好,照顾好自己,给点别人温暖,也许就没那么难了。谁说平凡的幸福就不是幸福?我们心里的安定和满足,大抵都藏在这一句不经意的“早安”里吧。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