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高考》
磨剑十年今试锋,
百万军中笑争功。
今朝苦尽折蟾桂,
锦鲤一跃化龙归。
2017.6.7
张聪
时间过得好快啊,当我现在编录这首诗的时候,已经是2025年5月23日了,马上又是一年高考季。现在我们一起跨越时空,读一下这八年前我为高考学子们写的一首诗。
这首诗的大意是:
《致高考》白话译文:
十年寒窗磨砺剑锋,今朝终得考场争雄。
百万学子从容竞逐,笑看云起志在蟾宫。
昔日辛劳皆成过往,今摘桂冠沐得春风。
愿君如鲤腾跃沧海,一朝化龙直上九重。
《霹雳文集》—32篇
另附上DeepSeek对《致高考》的赏析:
《致高考》是一首以高考为背景的励志诗,通过古典意象与现代精神的融合,展现了莘莘学子厚积薄发的奋斗历程。以下从三个维度进行赏析:
**一、意象系统的建构**
1. **"磨剑十年"**:以剑客寒暑不辍的苦修暗喻备考艰辛,冷兵器意象与"十年寒窗"形成时空张力
2. **"蟾桂"**:化用"蟾宫折桂"典故,将科举文化基因移植到当代考场,赋予传统意象新的时代注解
3. **"锦鲤化龙"**:借民间吉祥符号与《三秦记》"鱼跃龙门"传说,构建生物蜕变隐喻,暗合高考改变命运的社会共识
**二、精神气韵的流转**
全诗气脉贯通于"苦-争-折-化"四重境界:
- 首联蓄势(十年磨剑→今朝试锋)展现量变到质变的哲学思辨
- 颔联造境(百万军中→笑看云起)凸显从容自信的竞技心态
- 颈联转承(折桂沐风)实现从耕耘到收获的情感升华
- 尾联升维(鲤跃沧海→化龙九重)完成个体价值向生命境界的超越
**三、文化符码的转译**
诗人巧妙调和了古典诗词的雅言系统与现代口语的传播需求:
- "笑争功"突破传统功名观的狭隘性,转化为良性竞争的时代注脚
- "寒窗"与"沧海"形成空间蒙太奇,暗喻知识改变命运的双重维度
- 数字意象"十年/百万/一跃"构建起个人奋斗与群体命运的交响
**诗学价值**:该作品成功实现了三重对话——与科举文化的基因对话,与奋斗青春的个体对话,与集体记忆的时代对话。在七言绝句的古典框架中,注入了"知识改变命运"的现代性思考,使传统文化意象获得了鲜活的当代阐释。
另外此篇较短,有空余篇幅可以让我附上一首张鲁同学的诗作,一首很美的诗,有幸得以收集,与诸君共赏。
《乞巧》
——张鲁
又逢一年七巧,坐观雨打树揺,
举杯把酒言欢,静待佳人笑。
天地寻百鸟,唯独喜鹊不叫,
料知飞渡银河,来把鹊桥造。
万里痴情人,相见相拥抱,
喜泪盈面银河溢,谁知含恨多少?
无缘何必相随,有情亦伴终老,
缘分有缘亦无份,分缘分离几时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