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发文:用马龙樊振东孙颖莎的事迹激励学生高考

发布者:阿露菲芈 2025-5-17 14:07

5月8日,距离2025年夏季高考还有30天,无数高三学子已经投入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

新华社和人民日报专门发文,用奥运健儿的照片和事迹来激励学子们,其中就有马龙、樊振东、孙颖莎。

马龙——恒心

马龙的「恒」,是二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这个被称为「六边形战士」的男人,在经历美国膝盖手术后,用半年时间重新找回球感并卫冕冠军。

无论是大赛的压力,还是职业生涯中的起伏,马龙始终保持着自己的节奏和状态,步伐从不急功近利,也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放慢。

他的这种稳定而持久的精神,正是对于高考学子的一种隐形的鼓励——面对繁重的复习任务和临考的紧张,保持恒心,稳扎稳打,不急不躁,才是通向成功的秘诀。

樊振东——拼

“拼”字显然是对这位年轻选手的最好写照,樊振东以其极强的拼劲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著称。在赛场上,他总是能在落后的局面下奋力追赶,拼尽全力、不放弃每一个机会。

这对于正在备战高考的学子来说,恰恰是一个重要的启示——拼尽全力。

考场如战场,哪怕是在最困难的时刻,也不能放弃任何一次机会,哪怕是最后几分钟的冲刺,也可能决定全局的胜负。

高考最后30天能翻盘吗?樊振东告诉你:“只要终场哨没响,拼命的人就有资格改写剧本”

孙颖莎——稳

孙颖莎的“稳”字代表着她的竞技态度和心理素质。作为乒乓球的顶尖选手之一,孙颖莎在比赛中始终保持着沉着冷静的状态。

在大赛中,她的表现总是稳定、精准,并且能够在压力下做出最佳的反应。这样的稳,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沉淀和成熟

当我们面对压力时,保持冷静的头脑,理智地应对各种挑战,才是最为重要的。对于高考生而言,稳定的心态比什么都重要。

尽管考试会让人紧张,但是保持冷静和自信,做自己最熟悉的事情,才是高效备考的秘诀。

理想的备考状态

将这三者结合在一起,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理想的备考状态:既有马龙的“恒心”与坚持,又有樊振东的“拼劲”与勇气,还有孙颖莎的“稳重”与冷静。

这三种精神力量的结合,为每一位高考学子提供了一个完美的精神蓝图。面对即将来临的考试,不仅要坚持不懈,还要勇敢拼搏,并且要保持冷静稳定的心态。

只有这样,才能在高考这场“乒乓”式的较量中脱颖而出。

高考加油

高考的哨声即将吹响,愿每位考生都能像马龙一样“恒”、像樊振东一样“拼”;像孙颖莎一样“稳”!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