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浙江高考作文:真题+优秀作文(附旁批)+总评

发布者:冰残飞雪 2025-9-26 14:03

全国一卷

(浙江、山东、江苏、河北、福建、湖北、 湖南、广东、安徽、江西、河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他想要给孩子们唱上一段,可是心里直翻腾,开不了口。

——老舍《鼓书艺人》(见全国一卷阅读II)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艾青《我爱这土地》

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

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穆旦《赞美》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

优秀作文:

歌者的时代与时代的歌者

浙江一考生

从鼓书艺人,到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艾青,再到用带血的手拥抱民族的穆旦,他们横跨苦难的三声歌吟,如刻刀般在历史碑石上留下深浅不一的痕迹。这些痕迹不仅揭示了艺术在特定时代的困顿与挣扎,更印证了歌者与时代之间无法割舍的依存关系:时代的苦难塑造了歌者独特的表达姿态, 而歌者又以各自的方式奋力刻写下时代的灵魂印记。(开篇精准概括三则材料的核心意象,用“刻刀”“痕迹”的比喻巧妙引出歌者与时代的辩证关系,立意深刻。)

当时代的乌云遮蔽了阳光, 敏感的歌者最先感受到的是心灵室息的苦闷。老舍笔下鼓书艺人“开不了口”,并非技艺枯竭,而是良知在重压下的无声抗议。这恰似竹林七贤在魏晋风雨中佯狂而歌——那是个体在黑暗时代中面对巨大荒谬时,心灵发出的沉默雷霆。(对“开不了口”的解读独具慧眼,突破表面理解为技艺问题,深入挖掘到良知抗议的精神层面,体现文本细读能力。竹林七贤的类比恰到好处,将现代文学现象置于中华文化传统中观照,展现开阔的文史视野。)

当周遭弥漫着无形的窒息,真正的歌者即便一时失语,胸中激荡的痛楚与不甘亦如地底奔突的熔岩,终将在某个时刻冲破岩层喷薄而出。于是,时代的室息愈深,歌者内心的火焰燃烧愈烈,那嘶哑的歌声便愈加震撼人心。艾青这只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正是艺术生命在困境中顽强绽放的写照。这嘶哑之声,源于对光明的执着渴求,恰如鲁迅先生在“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年代中毅然发出“我以我血荐杆辕”的决绝誓言。(“地底熔岩”的意象延续了材料中的火山隐喻,使论述保持统一的诗意风格,理论阐释与文学表达相得益彰。对“嘶哑”的解读层层深入:从表面特征到精神内核,再到历史价值,体现强大的逻辑推进能力。鲁迅例证的引入自然贴切,既延续了“嘶哑歌唱”的主题,又拓展了抗战精神谱系的维度。)

当时代将人逼入绝境,那不再圆润的歌声便成为穿透黑暗的最强音,其刺耳的表象下涌动着最为滚烫的生命热忱与最坚韧的精神脊梁。而当歌者将自己融入时代血脉,他的艺术便具有了超越个体苦难、承载集体命运的力量。穆旦诗中“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正是歌者以血肉之躯拥抱民族创伤的壮烈宣言。这带血的拥抱,令人想起《义勇军进行曲》在民族危亡之际如号角般响彻云霄的激昂旋律——那奔放的旋律,正是无数带血灵魂在历史洪流中发出的不屈呐喊。(穆旦段落的分析抓住“带血”这一核心意象,与《义勇军进行曲》形成互文,凸显集体抗争的悲壮感。)

当歌者将自我与时代紧紧相连,其歌声便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在血与火中锻造成永不磨灭的丰碑。这三声歌吟,交织成一段穿越黑暗的壮丽歌曲。它们不仅是时代的刻痕,更是灵魂在绝境中迸发光芒的见证。今日我们站在新时代的曙光下,回望那些在长夜中挣扎前行的歌者背影,尤感肩上责任之重。时代的歌者永远不可或缺,他们那或许嘴嘶哑却无比坚韧的声音,终将汇成我们民族精神长河中最为激荡而永恒的旋律。(结尾将历史与当代联结,从回望过去自然过渡到当下责任,完成文章的现实指向性要求。)

总评

本文堪称高考议论散文的典范之作。考生以“歌者与时代”的辩证关系为轴心,对三则材料进行有机整合,构建起层层递进的论述框架:从困境中的失语(老舍),到挣扎中的呐喊(艾青),最终升华为民族精神的拥抱(穆旦),完整展现了艺术创作与时代命运的深刻互动。

最突出的优点在于:一是具有宏阔的历史视野,将现代文学现象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勾连,使论述获得历史纵深;二是精准的文本解读能力,能抓住“开不了口”“嘶哑”“带血”等关键意象进行深度开掘;三是成熟的语言风格,将文学性表达与理性思辨完美融合,比喻新颖而贴切,如“刻刀”“熔岩”“丰碑”等意象群贯穿全文。

若说可提升之处,或许可在结尾部分更具体地联系新时代青年的文化使命,使文章的现实意义更加凸显。但就整体而言,本文展现出的文学素养、思维深度与语言功力,已然远超普通高考作文水平,堪称文质兼美的佳作。

#满分作文#​#优秀作文#​#高考作文#​#全国一卷#​#浙江高考作文#​#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