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狐影

发布者:时过境迁 2025-8-13 14:00

青岛崂山下的王哥庄,世代住着靠海吃海的渔家。光绪年间,村里有个叫赵大海的后生,水性极好,却因一次出海遇着怪浪,右腿被礁石划得见了骨,从此成了跛子,只能在家织网补船,日子过得紧巴。

这年秋汛来得早,海风卷着腥气灌进村里,家家户户都忙着加固渔网。赵大海坐在自家门槛上,正用麻线缝补一张破网,忽听院外传来细碎的脚步声。抬头一瞧,只见个穿月白布衫的姑娘站在篱笆外,梳着双丫髻,手里挎着个竹篮,篮子上盖着块蓝布帕子。

“大哥,能讨碗水喝不?”姑娘声音脆生生的,像山涧里的泉水。

赵大海瘸着腿起身,把人让进院里:“姑娘打哪儿来?这荒天野地的,怎敢独自上山?”

姑娘接过水碗,指尖白得像玉,抿了口水道:“俺是山那边的,来给姥姥送些新摘的崂山菇。”说罢掀开蓝布帕子,里面果然是满满一篮肥嫩的菌子,还带着松针的清香。

自那以后,姑娘隔三差五就来,有时送些野果,有时带捆山柴。赵大海问她名字,她说叫胡九妹。村里的老人们见了,都咂嘴说这姑娘俊得不像凡人,劝赵大海留个心眼。赵大海却只当是好心人,每次都把家里晒的鱼干给她装满满一袋。

转过年来,开春第一场大潮,村里的张大户家的渔船在近海触了礁,船板裂了道大缝。张大户急得直跺脚,说这船要是修不好,全家就得喝西北风。赵大海过去瞧了瞧,摇着头说:“这缝太深,得用海柳木嵌补,可现在哪找去?”

正说着,胡九妹挎着篮子来了,见状从篮里掏出个油布包,打开竟是块尺把长的海柳木,纹理细密,泛着暗红的光。“俺在山涧里捡的,许是山洪冲下来的,大哥瞧瞧能用不?”

赵大海又惊又喜,这海柳木入水不腐,正是补船的宝贝。张大户也乐得眉开眼笑,当即要给胡九妹十块银元,却被她摆手拒绝了:“俺不要钱,只求张老爷答应件事——别再往海里扔碎玻璃碴子了,前几日见着只海鸟,腿被划得血淋淋的。”

张大户脸一红,连连应承。赵大海用那海柳木补好渔船,下水试航时稳当得很。可这事传开后,村里渐渐有了闲话,说胡九妹来路不明,八成是崂山的狐狸精变的。

最犯嘀咕的是村里的李巫婆,她年轻时得过狐仙托梦,总说自己能辨妖邪。这天傍晚,她揣着桃木剑溜到赵大海家院墙外,见胡九妹正帮着晒鱼干,袖口挽着,露出半截胳膊,在夕阳下白得晃眼。李巫婆猛地跳出来,举着桃木剑就刺:“好个狐狸精,看我收了你!”

胡九妹轻巧地侧身躲开,眼神冷了下来:“婆婆这是做什么?”

“做什么?”李巫婆眼睛瞪得溜圆,“你要是正经人,敢让我泼碗黑狗血不?”

这时赵大海从屋里出来,一把将李巫婆推开:“九妹好心帮衬村里,你凭啥糟践人?”他护在胡九妹身前,跛着的右腿微微发颤,“有啥冲我来,别欺负姑娘家!”

胡九妹望着赵大海的背影,眼里闪过一丝暖意。李巫婆被推得一个趔趄,嘴里骂骂咧咧地走了,说要去崂山道观请道士来降妖。

第二天一早,果然有个老道跟着李巫婆来了,背着个黄布包袱,手里拿把桃木剑。老道围着赵大海家转了三圈,掐着指头念念有词,最后指着院角那棵老槐树说:“此妖依附这树修行,今日定要除了它!”说罢就叫村民堆柴禾,要烧树。

赵大海急得直跺脚:“这树长了几十年,跟妖有啥关系?”他死死抱住树干,“要烧先烧我!”

正拉扯间,胡九妹来了。她看着老道,冷冷地说:“道长修行多年,怎不分青红皂白?那些往海里倒脏东西、偷猎山鸡的,你不管;偏要来为难一棵护着村里水土的老树?”

老道被问得一怔,随即恼羞成怒:“妖孽休要狡辩!”举剑就刺。胡九妹不躲不闪,眼看剑尖要碰到她时,忽然刮起一阵狂风,卷起地上的沙砾,打得人睁不开眼。风里夹杂着无数细碎的脚步声,像是有千百只狐狸在嘶鸣。

等风停了,胡九妹不见了踪影。院角的老槐树上,多了个小小的狐狸窝,窝里躺着只断了腿的小狐狸,腿上缠着块月白布,正是胡九妹常穿的那种布料。

老道看着小狐狸,脸唰地白了,喃喃道:“原来是守护山林的灵狐……我竟差点伤了它……”他收起桃木剑,对着槐树拜了三拜,转身就走,再也没回来。

李巫婆也傻了眼,后来大病一场,病好后再也不敢提降妖的事了。

赵大海把小狐狸抱进屋,精心照料。过了些日子,小狐狸的腿好了,在一个月圆之夜,从窗户跳了出去,消失在崂山的方向。

打那以后,胡九妹再没出现过。但村里的人发现,近海的鱼虾越来越多,山里的野果也长得格外丰硕。有人说在崂山深处见过个穿月白布衫的姑娘,身边跟着一群狐狸,正赶着偷猎的人往山下走。

赵大海依旧每天坐在门槛上织网,只是身边总放着一碗清水,有时还会对着崂山的方向,轻声说几句家常。村里的老人常对后生们讲:“万物有灵,你待它一分好,它便还你十分情。那些仗着自己是人的,倒未必有畜生懂得知恩图报呢"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