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美诗词,读完回味无穷! ​​​

发布者:浮尘决 2025-7-27 14:00

《蜂》

【唐代】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写作背景: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罗隐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作者心灰意冷,后又看见人民辛苦劳作在田间地头与部分朝廷官员不劳而获这样相对立的情景而产生的愤懑,这可能是罗隐作出这首讽喻不劳而获者的《蜂》的原因。

02

暮春有感寄友人

鱼玄机

莺语惊残梦,轻妆改泪容。

竹阴初月薄,江静晚烟浓。

湿觜衔泥燕,香须采蕊蜂。

独怜无限思,吟罢亚枝松。

赏  咸通二年(861年)暮春时节,新月斜挂,诗人残梦醒来,情不自己,便写下这首诗寄给友人。

  首联描写诗人自己熟睡之时,被莺语惊醒,不知道想到了什么,由悲转喜。好不容易才化的妆被眼泪淋花,泪眼朦胧,体现出了诗人的孤单之感。

  颔联描写了月夜的景色,幽暗宁静。刚到夜晚,月色还不是那么的淡泊。傍晚时分,江边寂静,烟雾缭绕,从这些悲凉的景色中可以看出诗人的孤单与寂寞。

  颈联以燕子筑巢蜜蜂采花当做比喻,象征团聚依恋。和诗人的孤单一人形成鲜明的对比,意味十足。

  尾联又通过描写自己依旧孤独相思,其深情可以压倒松枝。语言浅近自然,风格柔婉清丽。“亚”字通“压”,简单的动词描写出诗人的孤单与寂寞。从身边的细小景色渲染出诗人的心境,韵味十足。

  全诗从内到外,运用对比的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当时凄凉的心境。通过对环境的仔细刻画,充分地体现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助。诗人通对景物的细腻描写,正是为了将心曲微妙地抒发出来,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妙境。诗人用词细腻,描写景物标准,完美的将自己内心情感抒发出来,更能体现出诗人当时的孤独心境,风格柔婉,韵味足够。

03

《偶步》

[清] 袁枚

偶步西廊下,幽兰一朵开。

是谁先报信,便有蜜蜂来。

袁枚率真自然,不拘一格,五十多年笔耕不辍,在清代诗坛上,他的诗独树一帜,时人赞誉其有天才之气。

这首小诗,清新活泼,简约明朗,意蕴深远,富有理趣。《偶步》似信手拈来,通过对一个偶然发现的美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中偶遇美好的珍惜之情。这种偶然的美景让人心生宁静和满足。

04

夜行船·秋思

元•马致远

【百岁光阴如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来,明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灭。

​想秦宫汉阙,都做了蓑草牛羊野。不恁么渔樵无话说。纵荒坟横断碑,不辨龙蛇。

​投至狐踪与兔穴,多少豪杰。鼎足虽坚半腰里折,魏耶?晋耶?

​天教你富,莫太奢。无多时好天良夜。看钱儿硬将心似铁,空辜负锦堂风月。

​眼前红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车。晓来清镜添白雪,上床与鞋履相别。休笑鸠巢计拙,葫芦提一向装呆。

​名利竭,是非绝。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头缺,更那堪竹篱茅舍。

​蛩吟罢一觉才宁贴,鸡鸣时万事无休歇。争名利何年是彻?看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攘攘蝇争血。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爱秋来时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想人生有限杯,浑几个重阳节?人问我顽童记者:便北海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