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感叹古人寥寥数语,竟能勾勒出整个宇宙的深情。
今天分享一些私藏的诗句,或清冷、或豪迈、或婉约,每一句都曾在我心头激起涟漪,它们如清泉流过喧嚣,如月光照进深夜。

【1】
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
袁枚《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
月亮高悬,清冷的月光洒满半边天空,笛声悠扬,仿佛连酒杯里都盛满了这份孤寂的凉意。
这两句用“凉”字点出月色的清冷,用“笛声”勾出人影的孤影,笛声融入半空凉月,吹笛人的心事也如酒般弥漫开来,画面感极强,读到很有感觉。
【2】
对斜阳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
纪昀《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
夕阳西下,诗人推开船篷坐下,流水潺潺,两岸的翠绿仿佛追着人爬上船舷。
一个“推篷坐”动作,瞬间让人身临其境,翠色“追人”的拟人写法,把山水写活了,仿佛自然也在热情邀人同游。
“欲上船” 三个字把静态的山写活了,仿佛在说:“我也要跟你回家!自然生机扑面撞入胸怀,可爱至极!
【3】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王士祯《江上》
傍晚赶着寒潮渡江,满林黄叶沙沙作响,雁叫声此起彼伏。寒潮、黄叶、雁声,三个意象叠加,秋意扑面而来!
尤其是“赶”字,既有赶路的匆忙,又有寒潮刺骨的冷,使得整个画面萧瑟却充满动感。
闭上眼,仿佛置身秋风飒飒、落叶簌簌、雁鸣阵阵的萧瑟江面。
【4】
君看萧萧只数叶,满堂风雨不胜寒。
李东阳《柯敬仲墨竹》
几片竹叶在风中萧萧作响,却让人感觉满屋子都是刺骨的寒意。
诗人用“几片叶”反衬出竹子的坚韧,更以“不胜寒”夸张表达竹韵的冷峻,这就是国画 “留白” 的魅力, 用最少的笔墨勾起最大的想象。

【5】
听罢晚钟烟际宿,荷花深处梦江南。
沈德潜《雨馀泛舟三潭同厉樊榭孝廉作》
晚钟声从雾气中传来,僧人宿在烟霭深处,荷花丛中仿佛藏着江南的旧梦。
雨后的西湖,诗人在荷花丛中过夜,钟声、烟雾、荷花,虚实交织,把江南的朦胧美写得如诗如画,连梦都变得湿漉漉的。
那份缱绻乡愁,如烟似梦,令人神往
【6】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曾公亮《宿甘露寺僧舍》
住在江边寺庙,清晨推开窗,万丈狂澜如银山压顶般涌入!何等豪迈气魄
一个“放”字霸气侧漏,仿佛窗户是画框,江景是现成的杰作。读完瞬间理解什么叫“豪迈”!
【7】
溪风吹却白云去,添得他山一抹青。
陈镒《题湖山十景·其一·翠屏晚对》
溪风一吹,白云飘散,远处的青山又露出了一抹青翠。
看似写景,实则暗藏哲理:烦恼散去,美好自现。
就像我们生活中那些 “柳暗花明” 的时刻:坏心情被一阵风吹走,眼前突然出现新的希望。
【8】
桃花不管人间事,只笑山人未拂衣。
王守仁《春日游齐山寺用杜牧之韵二首·其二》
桃花开得烂漫,哪管人间纷扰?只笑我这个山人还没归隐。
花本无心,人自多情,其中况味,既有超脱的向往,又有现实的无奈。
欲说还休的语气,像极了中年人的纠结。

【9】
一缕茶烟人不到,绿阴如水漾空庭。
金逸《初夏》
一缕茶香袅袅升起,庭院里空无一人,绿荫如水波荡漾。
一个“漾”字把静态的绿荫写活了,仿佛连空气都在流动,把夏日午后的慵懒静谧,如水墨在眼前缓缓铺展。
蝉鸣声里,空庭寂寂,一杯茶、一本书,时光慢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
【10】
数行斜写苍冥外,似唤离人返旧程。
李渔《闻雁》
雁群排成“人”字飞向远方,仿佛在天边写了几行字,呼唤远方的游子回家。
古人最懂“借物抒情”,雁阵的“斜写”暗合人心,把乡愁写成了流动的诗。
【11】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高启《梅花九首·其一》
雪山中高士独卧,月光下美人款款而来。
白雪高士,月下美人,高启用两个比喻,把梅花的风骨和柔美全写尽了。
这让我想起现在流行的 “可盐可甜”这个词。既能高冷如冰雪女王,又能温柔似邻家姑娘,清冷与柔美并存,那肯定是神仙一样的女子。
【12】
春风自爱闲花草,时送流香入酒杯。
袁宏道《桃花流水引》
春风偏爱闲花野草,时不时把香气送进酒杯。
把春风写成“酒鬼”,连花香都成了下酒菜。春风如好友,殷勤地将花香吹入酒杯,越喝越有,
春意与酒香交融,闲适之趣溢出杯盏,幽默里透着对自然的热爱。

【13】
燕子不来春又去,满庭红雨落无声。
申从濩《伤春》
燕子没来,春天就走了,满地落花像雨一样寂静无声。
这场景像电影里的空镜:没有台词,只有花瓣缓缓飘落。
那无声的凋零,道尽时光流逝的轻愁,也却把 “物是人非” 的伤感铺满了整个屏幕,伤感到让人心碎。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