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水平最高的十首诗词,每首都是经典佳作,值得细品

发布者:潇凔湦 2025-7-30 14:00

眼纳山河意自远,每天10首山水闲文,

让我们在品读中舒展,与轻盈的灵魂相遇

一、《离骚》(战国·屈原)

原文(节选核心段落):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

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

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

……

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

乱曰: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

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解析:全诗以“香草美人”为象征体系,将神话想象与政治抒情熔铸为“可与日月争光”的长篇史诗。“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永恒求索精神,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诗经·蒹葭》(先秦)

原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解析:三章复沓中,“白露”的形态变化(为霜→未晞→未已)暗合追寻过程的执着与迷茫,“在水一方”的意象成为东方美学“距离之美”的源头。

三、《饮酒·其五》(东晋·陶渊明)

原文: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解析:“心远地自偏”的哲学思辨与“悠然见南山”的瞬间顿悟,将玄学意境转化为诗性表达,开创山水田园诗的“无我之境”。

四、《将进酒》(唐·李白)

原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解析:以“黄河”“白发”的时空浩叹开篇,在“万古愁”的终极宣泄中完成情感的大起大落,展现盛唐气象下诗人“谪仙人”的狂傲与孤独。

五、《登高》(唐·杜甫)

原文: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解析:八句四联全用对仗,“无边”“不尽”的时空张力与“万里”“百年”的生命悲怆交织,被胡应麟称为“古今七言律第一”。

六、《山居秋暝》(唐·王维)

原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解析:“诗中有画”的典范,“照”“流”“喧”“动”四字以动衬静,将禅意融入自然,展现“空寂中见生机”的审美境界。

七、《蜀道难》(唐·李白)

原文: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解析:以神话(蚕丛鱼凫)、夸张(四万八千岁)、比喻(黄鹤猿猱)层层渲染蜀道之险,“连峰去天不盈尺”的奇崛想象堪称古体诗巅峰。

八、《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

原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解析:将赤壁之战的金戈铁马转化为“羽扇纶巾”的儒雅风流,在“人生如梦”的哲思中完成历史纵深与生命感悟的双重超越。

九、《声声慢·寻寻觅觅》(宋·李清照)

原文: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解析:十四叠字开篇即成绝唱,“淡酒”“雁声”“黄花”“梧桐”等意象层层递进,将国破家亡之痛凝练为“愁”的终极形态。

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辛弃疾)

原文: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解析:以孙权、刘裕、廉颇等历史人物串联起北伐之志与现实困境,“佛狸祠下”的今昔对比与“尚能饭否”的诘问,将豪放词推向沉郁顿挫的新高度。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国学经典##古诗#​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