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首知名度高的七律,所谓经典永不过时,千年之后读来仍感动人心

发布者:醋溜麻薯球 2025-9-14 14:03

—01—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亭浊酒杯。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空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赏析:
此诗被誉为“古今七律第一”。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前四句写景,雄浑壮阔而又萧瑟凄凉,一“下”一“来”,仿佛天地万象都在为诗人的悲情而动。后四句抒情,将个人身世之悲、家国命运之痛与眼前之景完美融合。“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一句,竟然蕴含八重悲意,格律精严,字字千钧。全诗语言凝练,对仗工整,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02—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昔日的仙人已经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阳光下汉阳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经晚了,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赏析:
此诗是咏黄鹤楼的绝唱,据说曾让李白为之搁笔。诗的前三联在怀古与写实之间自由切换,打破了律诗的常规束缚,气势雄大,自然流畅。诗人从神话传说落笔,生发出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而后眺望眼前生机勃勃的景色,乡愁也随之悄然滋生。尾联以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情景交融,余韵悠长。全诗将怀古之思、览物之情与乡愁之感完美地融为一体。

—03—

《锦瑟》

【唐】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精美的瑟为什么竟有五十根弦,一弦一柱都叫我追忆青春年华。庄周翩翩起舞睡梦中化为蝴蝶,望帝把自己的幽恨托身于杜鹃。
沧海明月高照,鲛人泣泪都成了珠;蓝田红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烟。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然了。

赏析:
此诗是李商隐的代表作,也是最难索解的作品之一。诗以首句头二字“锦瑟”为题,实为无题诗。全诗运用比兴,借助“庄生梦蝶”、“望帝啼鹃”、“鲛人泣珠”、“良玉生烟”等瑰丽奇异的典故,营造出朦胧凄迷的意境,含蓄地抒发了年华易逝、人生如梦、理想幻灭的深沉悲慨和无限怅惘。诗的语言华美,对仗工整,情感哀怨缠绵,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读者去品味和解读。

—04—

《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奔流。吴国宫殿的鲜花芳草遮没荒凉小径,晋代多少王族已经成为了荒冢古丘。
三山云雾中隐现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两条河流。那些悠悠浮云总是遮蔽太阳的光辉,登高不见长安城,怎么不让人发愁。

赏析:
此诗是李白登临吊古的名篇,与崔颢的《黄鹤楼》有竞胜之意。诗首联以凤凰台的传说起笔,气象苍茫。颔联就“凤去台空”进一步发挥,吴宫花草、晋代衣冠都成陈迹,抒发了深沉的历史兴亡之感。颈联转写眼前壮丽景色,对仗工整,气象万千。尾联寓情于景,以“浮云蔽日”比喻奸佞当道、遮蔽君主,抒发了诗人报国无门、忧国伤时的苦闷心情。全诗将历史典故、眼前景物和诗人感受交织在一起,意旨深远。

—05—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去哪里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呢?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赏析:
此诗是杜甫游览武侯祠时所作,抒发了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忠心报国的崇敬之情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深切惋惜。前四句写景,以“自春色”、“空好音”的寂寥之感,暗寓英雄已逝、后人冷落的感伤。后四句议事论人,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功业和鞠躬尽瘁的精神。尾联“长使英雄泪满襟”一句,道尽了千古志士仁人的共同悲愤,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06—

《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相见机会本就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暮春作别,恰似东风力尽百花凋残。春蚕直到死时,才把丝儿吐完;蜡烛烧成灰烬,蜡泪方才流干。
早晨梳妆对镜,只愁云鬓易改色;长夜独自吟诗,必然感到冷月侵人。好在蓬莱山离这儿不算太远,却无路可通,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

赏析:
此诗是一首深婉缠绵的爱情诗。首联以暮春衰残景象映衬别离之情,倍增哀怨。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两个新颖贴切的比喻,至死不渝的思念和绵绵无尽的别恨,成为表达坚贞爱情的千古名句。颈联设想对方思念自己的情状,更进一层表达了自己的深情体贴。尾联借用神话传说,表达了无望中的希望,既是自我安慰,也是对恋人的深切嘱托。全诗感情真挚,意境隽永。

—07—

《阁夜》

【唐】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岁末时节,白昼短暂,霜雪初霁,寒夜笼罩着天边。五更时分,鼓角之声悲壮感人,三峡中倒映着星河,随波摇动。
战乱的消息传来,引得千家万户痛哭,渔夫樵子们在几处唱起夷族的歌谣。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英雄人物最终也成了一杯黄土,人事与音书如今都只能任其寂寥了。

赏析:
此诗是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全诗写冬夜景色和诗人感慨,笼罩着一种悲壮深沉的氛围。诗中交织着多种情思:有时光飞逝、人生无常的悲叹,有对战乱时局的忧患,有对百姓苦难的同情,也有对历史兴亡的感慨。颔联“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描绘出雄浑壮阔而又悲凉萧瑟的夜境,是千古写景名句。尾联以贤愚同尽自我开解,更反衬出内心的无限寂寥与悲怆。

—08—

《客至》

【唐】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草堂的南北涨满了春水,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不曾为客扫过,今天才为您扫;这柴门不曾为客开过,今天为您打开。
离市太远,盘中没好菜肴;家底太薄,只有陈酒招待。如果可以邀请隔壁的老翁一同对饮,隔着篱笆唤他来喝尽这最后的几杯。

赏析:
此诗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诗人诚朴的性格和喜客的心情。首联描绘户外景色,以“群鸥”日日而来暗示平日交游冷落,为下文“客至”作铺垫。颔联巧妙利用互文手法,口语化的语言活画出迎客的喜悦与亲切。颈联以“无兼味”、“只旧醅”如实相告,可见主客之间的真诚相待。尾联别开生面,提议邀邻共饮,将席间的气氛推向了更热烈的高潮,充分展现了杜甫待客的朴实与热情。

—09—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剑门关外忽然传来官军收复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涕泪洒满了衣裳。回头看妻儿的愁容不知去了何方,胡乱收拾诗书欣喜得快要发狂!
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即刻就从巴峡穿过巫峡,顺流而下过了襄阳便直奔洛阳。

赏析:
此诗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全诗一气贯注,奔流直下,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之情。首联写初闻喜讯的惊喜情态。颔联以两个连续性动作“却看”、“漫卷”,生动地表现了狂喜之情。颈联“白日放歌须纵酒”是喜悦的进一步宣泄。尾联连用四个地名,形成急促的流水对,勾勒出想象中的归家路线,节奏轻快,归心似箭的狂喜之情跃然纸上。

—10—

《无题》

【唐】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昨夜星光璀璨,晚风轻柔,在画楼西侧、桂堂之东我们相会。虽然没有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但你我内心却像灵犀一样息息相通。
隔着座位玩送钩游戏,春酒分外温暖;分组猜谜,烛光把灯照得一片通红。可叹我听到晨鼓声必须去衙门应差,骑马赶到兰台,身不由己犹如风中飘转的蓬草。

赏析:
此诗追忆了一场难忘的宴会,表达了与意中人虽然心心相印却身不由己、后会难期的惆怅。首联以精丽的语言点明宴会的时间和地点。颔联“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成为千古绝唱,将相爱之人无法亲近的苦闷和心灵契合的喜悦这一对矛盾揭示得深刻而美妙。颈联极写宴会上热闹欢乐的情景,反衬出尾联的怅惘。尾联写听到鼓声不得不离去的无奈,将爱情间的阻隔与仕途的奔波联系在一起,深化了诗意。

—11—

《积雨辋川庄作》

【唐】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连绵的阴雨笼罩着空旷的山林,炊烟缓缓地从农家升起。女人们蒸好藜菜煮好黍饭,送给在东边田地里劳作的人。广阔平坦的水田上,白鹭翩翩飞舞;幽静清凉的树林中,传来黄鹂婉转的啼鸣。
我在山中修身养性,观赏朝开暮落的木槿;在松树下采摘带露的葵叶,准备素食斋饭。我已经像那位海边的野老,与人相处无拘无束,海鸥们为何还要猜疑我呢?

赏析:
此诗是王维田园诗的代表作,描绘了辋川山庄久雨后的景色和诗人归隐后的禅寂生活。首联以“烟火迟”勾勒出宁静而缓慢的田园生活节奏。颔联“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是千古名句,色彩明丽,动静结合,将夏日雨后的田园风光写得如同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后两联诗人转而写自己避世幽居、参禅悟道的情趣,并用《庄子》和《列子》中的典故,表明自己已脱离尘俗纷争,与世无争,心境淡泊。全诗意境开阔,物我交融,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和深谙禅理的典型风格。

—12—

《长沙过贾谊宅》

【唐】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贾谊被贬在此地居住了三年,千秋万代只留下你客居楚地的悲哀。我在秋草中独自寻觅你的足迹,只有寒林映照着黯淡的斜阳。
汉文帝虽然是明君,恩情却如此淡薄;湘水无情,你凭吊屈原,他又怎能知晓?寂静的江山中,草木摇落,我可怜你不知为何被贬谪到这天涯之地!

赏析:
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诗人途经长沙贾谊故居,借吊唁贾谊抒发了自身迁谪的悲愤之感。首联点出贾谊的悲苦遭遇,也是千古文人的共同悲剧。颔联“秋草独寻”、“寒林日斜”的萧瑟景象,营造了悲凉氛围,既是写景,也暗含了对李唐王朝衰微局势的隐忧。颈联以“汉文有道”反衬“恩犹薄”,笔锋暗指当今皇帝,抒发了对统治者不重贤才的强烈不满。尾联“怜君”也是自怜,将贾谊与自己、历史与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沉郁悲怆,感人至深。

—13—

《寄李儋元锡》

【唐】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去年花开时节与你分别,今日花儿又开,转眼已经过了一年。世间万事渺茫,难以预料,春愁令人心神黯淡,独自成眠。
一身多病,真想归隐田园,州郡有百姓流亡,我愧对朝廷的俸禄。听说你想要来看我,我一直在西楼盼望着,月亮都已经圆了好几回。

赏析:
此诗是韦应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写给友人的作品。诗中抒发了别后的思念和内心的矛盾苦闷。首联以花开花落点明分别已经一年了,时光流逝之感顿生。颔联“世事茫茫难自料”既指国家的前途(时值朱泚叛乱),也指个人的命运,忧国忧民之情溢于言表。颈联“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是全诗精髓,深刻反映了一位正直官员的思想矛盾:既想归隐,又因职责所在、百姓疾苦而深感愧疚,这种高度责任感赢得了后世极高的评价。尾联表达了盼望友人的急切心情,真挚动人。

—14—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唐】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登上柳州城楼,眺望辽阔的荒野,海天相接,我的愁思正如它一般浩瀚茫茫。狂风胡乱地吹拂着水中的芙蓉,密雨斜打着墙上的薜荔。
山岭上的树木重重,遮蔽了我远望的视线,柳江蜿蜒曲折,恰似我百结的愁肠。我们一同被贬到这百越纹身之地,却依然音信不通,各自滞留一方。

赏析:
此诗是柳宗元被贬柳州后寄给同遭贬谪的四位友人的作品。全诗景象壮阔,感情深沉。首联“海天愁思正茫茫”总写愁绪,浩瀚无垠。颔联赋中含比,“惊风乱飐”、“密雨斜侵”既是眼前惊险景象,也是诗人所处政治环境的象征,暗示保守势力对革新派的残酷迫害。颈联通过“岭树重遮”和“江流曲似”两个比喻,抒发了与友人音书难通、望而不见的痛苦思念。尾联点明“共来”却“音书滞一乡”的无奈,进一步抒发了患难知己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天涯沦落的悲愤。

—15—

《遣悲怀三首·其二》

【唐】元稹

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昔日我们曾戏言安排死后的事宜,如今都一一来到了眼前。你的衣裳我早已经施舍出去,眼看即将散尽;你做的针线活我还保存着,却不忍心打开再看。
因怀念旧日情谊,我对你的婢仆也格外怜惜;也曾因在梦中见到你,醒来后便为你焚送纸钱。我确实知道,死别之恨是人人都会有的;但一想到我们这对共经贫贱的夫妻,我就觉得每一件往事都格外令人悲哀。

赏析:
这是元稹悼念亡妻韦丛的三首组诗中的第二首,情感极为真挚沉痛。诗人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几件小事来抒写悲情:施舍衣物、封存针线、怜惜旧仆、梦中送钱。这些行为真切地反映出诗人无法排遣的哀思和睹物思人的深情。尾联“贫贱夫妻百事哀”是千古名句,它道出了一种普遍的人生体验:共同经历过困苦的夫妻,感情更为深厚,一旦永诀,其悲哀也更甚于常人。全诗语言质朴,如话家常,却字字出自肺腑,感人至深,是古代悼亡诗中的绝唱。

—16—

《贫女》

【唐】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我出身贫寒,从未见识过绮罗的芳香,想托个好的媒人,却更加感到悲伤。有谁能欣赏我不同流俗的高尚格调?大家都只喜欢时下流行的俭薄梳妆。
我敢夸耀自己十指灵巧,针线活出色;绝不与人比拼双眉画得长短。深深地怨恨年年岁岁用手指压着金线刺绣,却都是在为别人制作出嫁的衣裳。

赏析:
此诗以贫女自白,倾诉她抑郁惆怅的心情。但它的深刻意义远不止于此,更是一首语意双关的托寓诗。贫女形象的“风流高格调”实际上是诗人出身寒门、品格清高、富学才却无人赏识的象征。“为他人作嫁衣裳”更是强烈地控诉了封建社会贫寒士人常年为人幕僚,捉刀献策,久屈下僚,自己却终年奔波、壮志难酬的愤懑不平。全诗语言简丽,比喻清新,寄寓深刻,末句已经成为广为引用的成语。

—17—

《赠阙下裴舍人》

【唐】钱起

二月黄鹂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心。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二月里,黄莺飞上了上林苑的枝头,春天的紫禁城在拂晓时显得荫荫森森。长乐宫的钟声在花丛外渐渐消散,龙池旁的柳色在春雨中愈发翠绿。
阳春的暖意驱不散我穷途落魄的遗憾,但我始终怀着一颗仰望太阳、为国效力的忠心。我献赋十年,至今仍未得到知遇,真羞于用我这满头白发,去面对你这华美的宫簪。

赏析:
这是一首投赠诗,目的是请求位高权重的裴舍人引荐。诗的前四句极尽笔墨描绘宫苑春色,富丽堂皇,气象万千。此处的写景并非闲笔,一是为了烘托裴舍人身处禁近的特殊身份,二是暗示自己渴望进入朝堂的愿望。后四句转入正题,委婉地陈述自己虽然怀“捧日”之志却十年不遇的窘境,含蓄地向裴舍人表达了请求援引之意。全诗写得体,不卑不亢,有求于人却不失身份,恭维对方而不显阿谀,艺术手法十分高明。

—18—

《宿府》

【唐】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清冷的秋夜,幕府井边的梧桐透着寒意,我独宿在江城,看着蜡烛即将烧残。长夜的号角声像在自作悲语,中天的明月虽然好,可有谁与我同看?
战乱不息,岁月流逝,亲朋的音书早已经断绝了,关塞萧条,行路艰难。我已经忍受了十年流离失所的痛苦,如今勉强移居此地,就像鹪鹩暂借一枝求得安稳。

赏析:
此诗是杜甫在严武幕府中任参谋时所作,表达了他旅居边地的寂寥和苦闷。首联即点明“独宿”的冷清环境。颔联“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是名句,将听觉与视觉结合,以悲凉的角声和孤独的明月,烘托出诗人形单影只、无人共语的深沉孤独。颈联由个人身世之忧扩展到对时局动荡、路途艰难的慨叹。尾联用“伶俜十年事”总结多年漂泊的辛酸,而“一枝安”则透露出暂得栖息却并非所愿的无奈,深刻反映了诗人身居幕府的压抑心情。

—19—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唐】高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感叹此次与你们分别心情如何?我停下马,饮酒询问你们贬谪的去处。想到巫峡猿啼,定会催下李少府数行泪水;衡阳归雁,希望能为王少府捎来几封家书。
青枫江上秋帆遥远,白帝城边古木稀疏。圣明的时代如今恩泽广布,这只是暂时的分别,请切勿踌躇担忧。

赏析:
这是一首特殊的送别诗,同时送别两位被贬友人。诗人在表达同情和安慰时,巧妙地运用了互文手法,将两人的贬所景色交错写出。颔联“巫峡啼猿”对应李少府贬地峡中,“衡阳归雁”对应王少府贬地长沙,既点明地点,又用传统意象渲染了贬地的荒凉和旅途的悲愁。颈联同样交叉描写两地风光,“青枫江”指长沙,“白帝城”指峡中。尾联则强作劝慰之语,说圣朝雨露甚多,不久当会召还,希望友人振作。全诗结构严整,情感深挚,于惆怅中寓有劝勉之意。

—20—

《同题仙游观》

【唐】韩翃

仙台下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

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

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闲小洞幽。

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

在仙游台下,仿佛看到了五城十二楼的神仙府邸,雨后的景物显得凄清凉爽。晚霞中的山色遥遥连接着秦地的树木,秋日里捣衣的砧声报告着汉宫已经入秋。
稀疏的松影落在空寂的祭坛上更显宁静,细草散发幽香,小洞显得格外清幽。何必再去寻找世外的仙境呢?人世间自有这样的福地洞天。

赏析:
此诗是吟咏道观仙游观的题咏诗。首联以传说中黄帝建造的“五城十二楼”比喻仙游观,将其烘托得如同仙境。颔联写观外远景,气象雄浑,“秦树”、“汉宫”增添了历史的悠远感。颈联转而写观内幽静之景,“空坛静”、“小洞幽”充分展现了道观超脱尘世的静谧氛围。尾联以议论作结,直接赞叹此处就是人间仙境,表达了诗人对清幽环境的喜爱和向往。全诗语言凝练,景色层次分明,营造出一种静谧清幽的意境。

—21—

《夜别韦司士》

【唐】高适

高馆张灯酒复清,夜钟残月雁归声。

只言啼鸟堪求侣,无那春风欲送行。

黄河曲里沙为岸,白马津边柳向城。

莫怨他乡暂离别,知君到处有逢迎。

高大的客馆里张灯宴饮,酒味清醇,夜钟鸣响,残月斜挂,空中传来归雁的哀鸣。只说鸟儿啼叫是在寻求伴侣,无奈春风却偏偏要为我们送行。
黄河弯曲处,沙岸蜿蜒;白马津边,杨柳枝依依向着城池飘拂。请不要怨恨在他乡暂时离别,我知道您无论到哪里都会受到人们的欢迎。

赏析:
这是一首别具一格的送别诗。诗中虽然有离别的常调,但更多的是豪迈与宽慰。前两联通过“张灯”、“清酒”、“夜钟”、“残月”、“雁声”等意象,营造了典型的饯别环境,但“无那春风欲送行”一句已经透出豁达。颈联想象友人别途的壮阔景色,以景代情。尾联“莫怨他乡暂离别,知君到处有逢迎”是诗眼,一反送别诗悲切缠绵的常态,以无比自信的口吻赞美友人的人格魅力,相信其到处都会遇到知音,宽慰之中充满豪情,尽显盛唐气象。

—22—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早晨一封谏书奏呈给九重天外的皇帝,傍晚就被贬往八千里外的潮州。本想为圣明天子革除弊政,怎肯因爱惜衰朽的生命而顾惜残年!
阴云横亘秦岭,我的家在哪里?大雪阻塞蓝关,连马儿也踟躇不前。我知道你远道而来的心意,正好在那瘴气弥漫的江边,收拾我的骸骨。

赏析:
此诗是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潮州,途中所作。全诗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感情沉郁顿挫。首联直叙获罪被贬,一“朝”一“夕”,对比强烈,见得罪之速。颔联“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直言其忠贞刚毅,虽然遭巨祸而无悔。颈联“云横秦岭”、“雪拥蓝关”是景语,更是情语,境界雄阔,悲壮苍凉,将英雄失路之悲渲染得淋漓尽致。尾联向侄孙交代后事,沉痛凄楚,却又不失沉雄。全诗笔势纵横,开合自如,是韩诗七律中的典范之作。

—23—

《西塞山怀古》

【唐】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王濬的战舰从益州顺流东下,金陵的帝王之气便黯然消散。千丈长的铁锁沉入了江底,一片投降的白幡从石头城中举起。
人世间经历了多少回兴亡的伤心往事,西塞山却依然如故,枕靠着寒冷的江流。如今正是四海一家、天下一统之时,昔日的营垒已经在萧瑟的秋风和芦荻中荒废。

赏析:
此诗是刘禹锡著名的怀古诗。诗人借西晋灭吴的历史,阐发了“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的深刻主题。前四句叙事,以极其凝练的笔法概括了历史进程,一“下”一“收”,一“沉”一“出”,对比鲜明,气势磅礴。后四句议论抒怀,“人世几回伤往事”将六朝兴废一语括尽,而“山形依旧枕寒流”则以山川的永恒反衬人事的短暂,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尾联呼应中唐藩镇割据的现实,警示那些拥兵自重的军阀,天下一统乃大势所趋,割据分裂终将像“故垒”一样,沦为历史的陈迹。全诗寓意深广,纵横开阔,沉郁苍凉。

—24—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之地,我度过了二十三年被贬谪的时光。怀念故友,只能空吟《思旧赋》;回到故乡,反而像斧柄腐烂的樵夫一样陌生。
在沉船旁边,千帆竞发,飞驰而过;在病树前头,万木争春,生机盎然。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杯美酒振作精神。

赏析:
此诗是刘禹锡对白居易赠诗的酬答。首联直抒胸臆,概括了自己长期的贬谪生涯,愤激不平。颔联连用“闻笛赋”和“烂柯人”两个典故,抒发了对旧友的怀念和人事全非、恍如隔世的怅惘,贴切深沉。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千古名句,以生动的形象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变个人的身世感伤为对世事变迁、前景光明的豁达展望,富含哲理,境界顿开。尾联顺势点明“酬答”之意,表示感谢友人关怀并以此自勉。全诗感情复杂,从沉郁到振作,充满了乐观向上的精神。

—25—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从孤山寺的北面走到贾公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缤纷的野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赏析:
此诗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如同一幅生动的西湖早春画卷。诗人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从孤山、贾亭开始,一路行来,捕捉最具早春特征的景物:初平的水面、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用“几处”、“谁家”、“渐欲”、“才能”等词语,准确而生动地表现出初春万物苏醒、生机渐露的细微变化,充满了动态感和生命感。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对西湖春色的无限迷恋。全诗语言平易晓畅,结构严密,对仗工整,充分体现了白诗清新自然的风格。

—26—

《早雁》

【唐】杜牧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秋季过半,北方胡人拉响了弓弦,鸿雁在云外惊飞四散,发出声声哀鸣。月明之夜,孤雁的身影掠过长安的承露仙掌;昏暗的灯光下,长门宫里传来几声雁的哀叫。
要知道胡人的骑兵还纷纷遍布各地,你们怎能随着春风一一返回故乡?请不要厌弃潇湘一带人烟稀少,那里水中长满菰米,岸边遍布莓苔,可供食宿。

赏析:
此诗是托物寓意的咏物诗。表面句句写雁,实则句句写人。武宗会昌年间,回鹘南侵,边地人民流离失所。诗人以“早雁”比喻逃难的百姓。首联以“虏弦开”喻指胡人发动战争,“惊飞四散哀”状写百姓四散奔逃的惨况。颔联想象孤雁飞过长安宫殿,暗示皇帝应知晓并关心民瘼。后两联是对难民的深情安慰和指引,说胡骑仍在,切莫北归,南方虽然远,尚可安居。全诗运用比兴象征手法,表达了对受难百姓的深切同情和对时局的忧虑,含蓄委婉,寓意深刻。

—27—

《咸阳城东楼》

【唐】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一登上高高的咸阳城楼,万里愁绪便涌上心头,眼前蒹葭杨柳丛生,好似江南的汀洲。溪边乌云刚刚升起,太阳已经沉落在寺阁之外,山雨即将来临,满楼风声飒飒。
暮色中,飞鸟落入荒芜的秦苑草丛里;秋蝉在枯黄的树叶间鸣叫,那是汉宫的深秋。过往的行人不必询问前朝旧事,自古至今,世事变迁,只有那渭水依旧向东奔流。

赏析:
此诗是登临怀古的名篇。首联“一上高城万里愁”总领全篇,愁绪既来自思乡,更来自对历史兴衰的感喟。颔联“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是千古绝唱,不仅对仗工整,写景逼真,生动描绘出暴风雨来临前的征兆,更赋予了其巨大的象征意义,常被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极富哲理。颈联“鸟下绿芜”、“蝉鸣黄叶”的衰败景象,是昔日秦汉宫殿的今日写照,昔盛今衰的对比无比强烈。尾联以“渭水流”的永恒不变反衬人世沧桑,将悲愁之感推向历史时空的纵深。

—28—

《送魏万之京》

【唐】唐·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清晨听到游子唱起离别的歌谣,昨夜微霜初降,你刚刚渡过黄河。怀愁的人不忍倾听那哀鸣的鸿雁,更何况你作为游子要穿越云雾缭绕的山川。
潼关城的树木色变,仿佛在催促寒冬临近,京城皇宫里的捣衣声到傍晚会越发密集。请不要只看到长安是行乐之所,白白地让宝贵的时光轻易流逝。

赏析:
这是一首情深意长的送别诗。诗人并未正面描写离别场景,而是通过想象,勾勒出友人魏万赴京途中的景况和到达京城后的生活。首联点明送别的时间和节令。中间两联全是虚拟之景,通过对“鸿雁”、“云山”等凄凉意象和“关城树色”、“御苑砧声”等京城特有风物的想象,表达了对友人旅途艰辛和京城孤寂生活的深切关怀与担忧。尾联是长辈对晚辈的谆谆告诫,劝勉友人莫负时光,要珍惜机遇,在京城有所作为。全诗炼句精警,格调高古,情感真挚深沉。

—29—

《望蓟门》

【唐】祖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登上燕台眺望,我不禁感到震惊,笳鼓声喧,响彻汉代名将的营垒。万里荒野积雪皑皑,寒光闪耀,边塞曙色中,高悬的旌旗猎猎飘动。
战场上的烽火似乎连接着胡地的月亮,渤海畔的云山簇拥着蓟门边城。我年轻时虽然会不如投笔从戎的班超,但如今也想建立功业,也愿意学终军请缨报国。

赏析:
此诗是祖咏边塞诗的代表作。诗人望见蓟门险要的形势和雄壮的军容,激发了投笔从戎的豪情。首联一个“惊”字,领起全篇,既惊于要塞的肃杀气氛,也惊于内心的澎湃激情。中间两联具体写“望”之所见:颔联“万里寒光”、“三边曙色”写景壮阔,展现了边地的苍茫和肃穆;颈联“沙场烽火”、“海畔云山”则渲染了战地的紧张和边防的稳固。尾联连用班超投笔从戎和终军请缨两个典故,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意欲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全诗意境辽阔雄浑,格调高昂,催人奋进。

—30—

《利州南渡》

【唐】温庭筠

澹然空水带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空阔的江水荡漾着夕阳的余晖,曲折的岛屿苍茫地连接着青翠的山峦。波面上传来马嘶声,看着船只载人远去;柳树下人们歇息,等待着渡船返回。
沙草丛中群鸥被惊得四处飞散,万顷江田之上,一只白鹭翩然飞起。谁能理解我乘舟追寻范蠡的心意?我要漫游五湖烟水,独自忘却世俗的心机。

赏析:
此诗是温庭筠行旅利州(今四川广元)南渡嘉陵江时所作。全诗以“渡”为线索,描绘了渡口的暮色风光。首联大笔勾勒江水、斜晖、曲岛、翠微,构成一幅旷远静谧的黄昏画卷。颔联和颈联细致描摹渡口的人、马、舟、鸥、鹭,动静结合,富有生活气息和天然画意。前三联的写景都是为了烘托尾联的抒情。诗人目睹这幅超尘脱俗的自然美景,不禁产生了归隐江湖的念头,尾联用春秋时范蠡功成身退、乘舟泛游五湖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放情山水的志趣,也暗含了怀才不遇的感慨。

—31—

《湖口送友人》

【唐】李频

中流欲暮见湘烟,苇岸无穷接楚田。

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连。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醉及新年。

暮色中,我在江心仿佛看见了湘江上的烟霭,两岸无尽的芦苇连接着辽阔的楚地田野。北去的飞雁远冲云梦泽的积雪,离别的友人独自登上了驶向洞庭的航船。
江上的风波整日依随着山势回转,银河通宵璀璨,仿佛与浩渺的江水相连。零落的梅花预示着残冬将过,但愿你回到故乡,还能醉饮一场迎接新年。

赏析:
这是一首深情的送别诗。全诗紧紧围绕“送”字,通过渲染浩渺、清冷的意境来烘托离情。前两联写暮色中的江景,气象雄浑,“去雁”喻友人远去,“离人”点明主题。颈联“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连”境界开阔,既写出了旅途的艰险,也暗含了对友人前程的祝福,情韵深长。尾联以“零落梅花”呼应“残腊”,以“故园归醉”宽慰友人,表达了诗人美好的祝愿。全诗写景苍茫,抒情婉转,工于炼字,情景交融。

—32—

《夏夜宿表兄话旧》

【唐】窦叔向

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

远书珍重何曾达,旧事凄凉不可听。

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

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幔青。

夜合花开,香气弥漫了整个庭院,夜深时分微雨落下,我从酒醉中刚刚醒来。曾经给你寄去珍重的书信,何曾送到?往事凄凉,真是不忍再听。
昔日分别时的孩子们都已经长大成人,过去的亲朋好友大半已经逝去。明天早晨又要孤舟分别,愁绪中看见河桥边那青色的酒旗。

赏析:
此诗抒写与表兄久别重逢、夜半话旧的感伤之情。首联以夜合花香和微雨初醒点明话旧的环境和时间,清新宁静。后三联则全是话旧的内容和感慨:颔联写音书难通、往事辛酸;颈联“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是千古名句,以最平常的语言道出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普遍体验,感情沉痛,催人泪下。尾联预想明日分别,以“愁见河桥酒幔青”作结,将悲凉的气氛推向高潮。全诗语言平易,但情感真挚深厚,具有强烈的人生感慨和艺术感染力。

—33—

《忆昔》

【唐】韦庄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往年我曾到长安五陵漫游,子夜时分歌声清越,月光洒满高楼。银烛照耀下,树下亮如白昼,露桃花丛深处,让人忘却了春秋。
西园的公子们自称无忌,南国的佳人们号称莫愁。今日的乱离漂泊都像一场梦,夕阳西下,只见江水无语东流!

赏析:
此诗是韦庄对唐末长安繁华景象的追忆,暗含对当下乱世的深沉感伤。前两联极力铺陈昔年豪贵之家昼夜行乐、纸醉金迷的盛况,“长似昼”、“不知秋”极写其奢靡无度。颈联巧用“无忌”(双关信陵君和无所忌惮)、“莫愁”(古代女子名)等人名,将公子们的放纵和佳人们的欢笑写得淋漓尽致。尾联笔锋陡转,“今日乱离俱是梦”将前文的繁华一笔扫空,以“夕阳流水”的凄凉景象收束,形成了巨大的情感反差,抒发了诗人对国破家亡、盛世不再的无限悲慨。

—34—

《江村》

【唐】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清澈的江水蜿蜒曲折,环抱着村庄流淌,长长的夏日里,江边村落的一切都显得幽静。梁上的燕子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水中的白鸥相亲相爱,相伴相随。
老妻正在纸上画着棋盘,年幼的儿子敲弯铁针要做成钓钩。只要有老朋友周济一些米粮,我这微贱的身子还有什么可奢求的呢?

赏析:
此诗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初建时所作,描绘了江村幽静恬淡的景物和家庭生活的乐趣。首联总写江村幽静的环境。中间两联捕捉四个极具生活情趣的画面:“梁上燕”的“自去自来”,“水中鸥”的“相亲相近”,以及“老妻画棋局”,“稚子作钓钩”,生动地表现了经历长期流离后,暂获安定生活的闲适和喜悦。尾联“但有故人供禄米”一语,在知足常乐中又透露出依靠他人接济的辛酸,反映了诗人复杂的心境。全诗语言清新自然,生活气息浓厚。

—35—

《晚次鄂州》

【唐】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云雾散开,远远已望见汉阳城,但估算这孤帆的旅程,尚需一日之程。商贾白日酣眠,可知江上风平浪静;船夫半夜喊话,顿时感到潮水暗生。
我斑白的鬓发漂泊三湘,又逢萧瑟秋色,望月思归的心早已飞经越万里故乡。旧时的家业已经随着战乱荡然无存,哪还能再忍受听到江上传来的战鼓之声?

赏析:
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期,诗人避乱南行途中。首联写“晚次”题意,虽然见汉阳,路程却遥,透露出急切而又无奈的心情。颔联细致入微,通过“估客昼眠”和“舟人夜语”两个细节,侧面写出了旅途中对风浪的体验,堪称工笔。颈联直抒胸臆,“衰鬓”对“秋色”,“归心”对“月明”,将个人的漂泊之悲、衰老之痛与思乡之情完美融合。尾联将愁绪推向顶点,家业尽毁,前路茫茫,而江上鼓鼙暗示了战乱还没有平息,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愁苦和忧国忧民之情。

—36—

《春思》

【唐】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莺歌燕语预报了临近的新年,通往马邑和龙堆的路途又有几千?家住在京城,临近汉宫林苑,心却随着明月飞到了遥远的胡天。
织锦回文诉说思念的长恨,楼上鲜艳的花枝笑我彻夜独眠。借问你:统兵的大将窦宪车骑,何时才能班师回朝,刻石燕然?

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诗,写一位长安少妇在春日对远征丈夫的思念。首联以莺燕报春起兴,却用“路几千”一下子拉开通往边塞的遥远距离。颔联“家住层城”与“心随明月”形成强烈对比,突出少妇身心分离的愁苦。颈联巧妙用典,“机中锦字”用苏蕙织回文诗寄夫的典故,写其相思之深;“楼上花枝笑独眠”则以乐景写哀情,倍显其孤独。尾联直接呼问主帅何时凯旋,将个人的相思之情升华为对和平的渴望,提升了诗的思想境界。

—37—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唐】刘长卿

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

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鹦鹉洲上没有风浪也没有烟霭,我这楚地客子的一片相思更是渺远难寻。汉口的夕阳下,飞鸟斜斜渡江而去;洞庭湖的秋水,浩渺遥远与天相接。
孤城背靠山岭,传来凄寒的号角声;独树临着江边,夜里停泊着我的行船。当年的贾谊上书文帝,是为忧心汉室;他被贬谪长沙,古今之人都为之怜惜。

赏析:
此诗是刘长卿遭贬谪后,在旅途中所作。诗人借望岳阳而寄赠友人源中丞,既表达思念,更抒发了同病相怜的贬谪之悲。诗中景物阔大而孤寂,“夕阳”、“秋水”、“孤城”、“寒角”、“独树”、“夜船”等意象,共同营造出苍茫凄清的意境,烘托了诗人漂泊无依的孤寂心境。尾联巧妙以贾谊自比,并以“古今怜”三字,将个人的不幸与历史贯通,暗示自己与源中丞如同贾谊一样忠而见谤,含蓄地表达了内心的愤懑和不平。

—38—

《夜归鹿门山歌》

【唐】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山寺的钟声响起,天色已近黄昏,渔梁渡口人们争相渡河,一片喧闹之声。人们沿着沙岸走向江边的村落,我也乘着一叶小舟返回鹿门。
鹿门的月光照亮了烟霭缭绕的树木,我忽然来到了庞公昔日隐居的地方。岩穴的门,松林间的小路,长久地寂静寥落,只有像我这样的幽人独自来来去去。

赏析:
此诗是孟浩然歌行体的代表作,描绘了夜归鹿门山的所见所感,塑造了一个恬然超脱的隐者形象。诗的前半部分写江边之喧闹,是世俗生活的写照;后半部分写山中之幽静,是隐逸生活的象征。两种场景,两种心境,形成鲜明对比。诗人选择了“乘舟归鹿门”,实际上是选择了远离尘嚣、归隐山林的道路。尾联“惟有幽人自来去”,以庞德公自况,表现了诗人慕隐求志、悠然自得的情趣品格。全诗笔法疏朗,意境清远,平淡中见深意。

—39—

《野老歌》

【唐】张籍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一位老农家境贫寒,住在山里头,耕种着三四亩贫瘠的山田。禾苗稀疏,税收繁重,自家吃不上,粮食送进官仓腐烂变质成泥土。
年底了,锄头犁杖靠在空荡荡的屋里,呼唤儿子上山去拾橡子充饥。可是你看西江上的珠宝商人,船上养的狗都常常有肉吃!

赏析:
此诗是新乐府诗的代表作,通过强烈的对比,揭露了社会的不公。前六句写老农的悲惨境遇:“苗疏税多不得食”是其贫困的直接原因,“输入官仓化为土”则一针见血地揭示了统治阶级的贪婪与浪费,“收橡实”充饥更是写出了农民在死亡线上的挣扎。尾联笔锋陡然一转,描绘“贾客”与“犬食肉”的奢靡画面,与老农的饥寒交迫形成触目惊心的对照。诗人不作任何评论,而是让事实说话,这种“卒章显志”的对比,产生了巨大的艺术冲击力,表达了诗人对贫苦农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强烈批判。

—40—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敌兵如黑云压境,仿佛要把城墙摧垮,守城将士的铠甲在日光照射下如金色鱼鳞般闪耀。秋色满天,号角声响彻云霄,边塞上战士的鲜血在夜雾中凝成暗紫色。
红旗半卷,援军急速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沉闷,擂而不响。只为报答君王黄金台上那份知遇之恩,我愿手提宝剑,为国战死沙场。

赏析:
此诗是李贺描写战争题材的名篇,以其奇诡绚丽的想象和浓重斑驳的色彩著称。诗人几乎完全用暗示和象征的手法来渲染战争的惨烈和守城将士的英勇。首句“黑云压城城欲摧”以比喻写出敌军兵临城下的危急形势,已经成为千古名句。全诗选取了“黑云”、“金鳞”、“秋色”、“燕脂”、“夜紫”、“红旗”、“霜重”等一系列浓重、惨烈的意象,组合成一幅悲壮雄奇的画面,视觉冲击力极强。尾联引用燕昭王黄金台招贤的典故,点明将士们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升华了诗的主题。

—41—

《隋宫》

【唐】李商隐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长安紫泉宫的宫殿锁闭在烟霞之中,隋炀帝却想取江都作为帝家。如果不是因为玉玺落到李渊手中,他的锦帆龙舟大概会一直游到天边去吧。
如今隋宫废墟的腐草里,已经没有萤火虫;只有堤岸的垂杨,千年暮鸦依旧啼鸣。如果他在地下遇到亡国的陈后主,难道还好意思再请张丽华舞一曲《后庭花》?

赏析:
此诗是李商隐咏史怀古的杰作,讽刺了隋炀帝杨广的荒淫亡国。首联以长安宫殿的荒废与江都的奢靡作对比,揭露其穷奢极欲。颔联以假设和夸张的笔法,极写其贪图享乐、毫无节制的本性。颈联是千古名句,今昔对比强烈,“于今无萤火”讽刺其捕萤夜游的荒唐,“终古有暮鸦”以景结情,渲染亡国后的凄凉。尾联用杨广与陈后主梦中相遇的虚构情节,辛辣讽刺其至死不悟,荒淫相继,深刻揭示了历史悲剧的根源在于重蹈覆辙,寓意深远。

—42—

《宫词》

【唐】薛逢

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

锁衔金兽连环冷,水滴铜龙昼漏长。

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

遥窥正殿帘开处,袍袴宫人扫御床。

清晨时分,宫楼中的妃嫔们都精心梳妆打扮,在望仙楼上翘首企盼着君王的临幸。兽形门环紧锁,冰冷地衔着铜环,铜龙滴漏的白昼显得格外漫长。
梳好如云的发髻,还要对镜反复端详,想换件罗衣,又再添熏一些香料。远远窥见正殿帘幕掀开的地方,穿着袍裤的宫女正在为君王打扫御床。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宫廷女子孤寂生活的宫怨诗。全诗通过细腻的动作和心理描写,刻画了妃嫔们渴望君王恩宠而不可得的幽怨之情。首句“尽晓妆”和“望君王”直接点明主题。中间两联通过“锁衔金兽”、“水滴铜龙”写环境的冷寂和时间的漫长;通过“还对镜”、“更添香”写妃嫔们百无聊赖、刻意打扮的复杂心理。尾联是神来之笔,她们远远看到宫女在为皇帝打扫御床,意味着皇帝即将临幸他处,而自己一天的等待又落了空,失望与怨怅之情尽在不言中,含蓄深远,哀婉动人。

—43—

《苏武庙》

【唐】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苏武初遇汉使,得知已经归汉时悲喜交加;如今古祠高树相对,一派茫然沧桑。当年胡地明月下,他与汉朝音信断绝;荒陇上牧羊归来,只见塞草烟霭。
回朝时楼台依旧,甲帐却已不复存在;出使时戴冠佩剑,正当壮年英姿勃发。武帝长眠茂陵,看不见他封侯受爵;他只能空对秋水,哭悼逝去的年华。

赏析:
此诗是温庭筠瞻仰苏武庙后的咏史之作,表达了对苏武崇高气节的无限崇敬。诗人并未正面描绘苏武事迹,而是巧妙地撷取典型场景进行勾勒。首联“魂销汉使前”写其归汉时的激动,与“古祠高树”的茫然形成时空对照。颔联“云边雁断”、“陇上羊归”二句,凝练地概括了苏武十九年牧羊绝域、坚守信念的艰苦生涯,意境苍凉。颈联“回日”与“去时”的对比,极写时间流逝和人事变迁,感慨深沉。尾联替苏武抒发迟暮之悲,暗含了对功业与命运的思考,余韵悠长。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