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妈妈后,我越来越理解“断亲”这个词。我的时间被工作和孩子撕成碎片,有限的精力让我无力应付家族群里永无止境的攀比、催生二胎的“关心”,以及那些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带来的压力。我渐渐退出了群聊,屏蔽了大部分亲戚的朋友圈。
直到去年国庆,老家传来消息,最疼我的三奶奶去世了。她也是拉着我的手,说“闺女不容易”的长辈之一。带着瑞瑞回去奔丧,在压抑和悲伤的氛围里,我像个外人。亲戚们客套地问着“一个人带孩子累吧?”“考虑再找一个吗?”,我疲于应付。
葬礼结束后,我带着满身疲惫回到城市。生日那天,忙到深夜才想起,给自己煮了一碗毫无味道的面条。手机突然震动,是一个陌生号码的短信:
“薇薇,生日快乐。三奶奶走了,我心里空落落的。想起我们小时候,一起在她家院子里偷枣吃。没什么事,就是告诉你,咱们这辈人,别也走散了。——堂姐”
短短几行字,我坐在餐桌前,眼泪“啪嗒”掉进了面汤里。
那些宏大的家族叙事让人疲惫,但总有一些细微的、真诚的纽带,在血缘的土壤里悄然生长。堂姐的短信,像一颗投入湖心的石子,在我作为母亲后愈发坚硬的心里,漾开了柔软的涟漪。它提醒我,在我“单亲妈妈”的身份之外,我依然是一个被记挂的妹妹,是那个曾经在院子里偷枣的小女孩。这份纯粹的记忆与牵挂,是我在孤独的育儿路上,一份意外的、珍贵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