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柱县竹林镇五星村,提起潘万鑫,村民们无不竖起大拇指。这位1979年出生的农家汉子,靠着一股子拼劲,从养殖400只鸭子起步,一路拼搏,如今实现年销售额破百万,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一段精彩的返乡创业故事。
2021年,潘万鑫荣获天柱县第二批“三名工程”名养殖能手称号。
游子归乡,勇闯创业之路
早年,潘万鑫背井离乡,在外务工长达十多年。眼看着家乡越来越好,他心里琢磨:说不定在家门口也能闯出点名堂!刚好当时他一个在贵阳开饭店的老同学跟他说,想寻找长期供应高品质鸭子的养殖户,瞬间让潘万鑫坚定了返乡创业的决心。
2017年,潘万鑫成立了鑫安生态养殖场,正式踏上养殖家禽的征程。然而,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刚开始时,潘万鑫在养殖管理和技术上毫无经验。控制温度、投喂方法、不同大小家禽的喂养次数等一系列问题,让他焦头烂额。第一批养殖的400只鸭子,到最后仅存活30多只,存活率不到10%。
面对失败,潘万鑫没有气馁。他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利用网络学习专业知识,翻阅大量养殖书籍,还主动与同行交流经验。经过几年的摸索,他的养殖技术实现了质的飞跃。
如今,他不仅熟练掌握疫苗接种、消毒等关键技术,还能通过观察家禽的粪便、走路姿势等细微变化,及时发现健康问题并妥善处理,家禽的存活率提高到90%以上。
种养结合,拓宽增收渠道
“他是我见过最勤快的人,不仅养殖鸭鹅,还种植稻谷、玉米、红薯,一天到晚忙个不停。”采访中,潘万鑫的妻子对他满是心疼与骄傲。
潘万鑫深知,想要让家禽养殖盈利,除了提升管理和饲养技术,降低饲养成本也至关重要。于是,他充分利用村里的荒田荒地,大量种植稻谷、玉米和红薯等农作物。这些农作物不仅为家禽提供了优质的食料,米糠和玉米更是喂养家禽的绝佳原料。
随着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潘万鑫将多余的大米送给亲戚品尝,没想到广受好评。
在亲戚的建议下,他打造了自己的大米品牌——鑫哥农家米,将大米推向市场。既保障了家禽食料,又拓宽了增收渠道。
有了种养结合的模式,潘万鑫对养殖事业更有信心。他坚持将每一批家禽的养殖周期延长到四五个月,采用圈养与放养相结合的方式。待家禽长出老毛后,便将它们赶到户外放养,确保了产品的质量。凭借优良的品质,潘万鑫饲养的家禽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如今,他一年能卖出14000多只家禽,销售额达100多万元,较创业初期实现了数十倍的增长,在当地家禽市场占据重要份额。
携手乡亲,共赴富裕之路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这是潘万鑫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一直践行的理念。
除了为饭店、单位供应新鲜食材外,潘万鑫还在天柱县城开了一家门店,不仅销售自家种养的大米和家禽,还帮助当地村民代销农产品,带动大家共同发展种养殖产业。
村民潘远新对此深有感触:“以前自家种养的农产品总是愁销路,自从万鑫帮忙代销,不仅卖得快,价格也还可以,真是帮了我大忙了!”
目前,潘万鑫已带动周边20户村民参与种养殖,每户年均增收超2万元。此外,他还长期聘请6名村民帮他干活,让大家既能照顾家庭,又能增加收入。
对于未来,潘万鑫有着清晰的规划。他计划进一步扩大养殖场地,推行闭环养殖模式,将养鱼与有机水稻种植相结合,走精细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
从400只鸭子起步,到如今的规模,潘万鑫用汗水和智慧在家乡土地上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辉煌,成为当地村民创业致富的榜样,激励着更多人在家乡这片热土上追逐梦想。
(伍丽 杨德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