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看几秒就想扑上去的冲动真的靠谱吗?2024年4月杭州西湖边,29岁女生苏晴对相亲对象陈默一见钟情,两周内领证,半年后差点离。

原因:那股“闻上就上头”的化学吸引没能熬过日常琐碎。

现在懂了,那不是爱情全部,只是免疫系统在发信号。
牛津大学新鲜paper说得好闻其实是基因在挑人:MHC差距越大越来电,为了下一代防感冒。
听着浪漫,可实测数据啪啪打脸——某婚恋APP报告,68%闪婚从“闻香识人”开始,然而撑过三年只占29%。
剩下那些没散的,六个月里硬是找到了除了心跳外的别的连接点,比如一起吐槽老板的默契。
心理学家现在讲“二次吸引”:蜜月期过了,多巴胺塌方,必须找新外挂。
有人去跳双人蹦极,有人报名吵架训练班,靠共同惊吓续命。
说白了就是,靠味儿相中之后,得立刻给自己找点“味儿补充包”,不然味道淡了人就散了。

网友辣评:
“闻着香就冲,跟饿狼抢食一样,肚子饱了就嫌油多。
”
“别光闻一闻,先闻再聊三观省得后面互喷。
”
“基因搭好了不算赢,后面还要打副本升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