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的春风格外柔软,公司安排我和一位大我几岁的女同事共同出差。她是我入职时就留意到的人——36岁,气质沉静,笑起来眼尾有细碎的纹路,却反而添了几分韵味。我们之间隔着职级和年龄的距离,所以我从没表露过什么,只是偶尔在会议室里倒水时,会多看她一眼。
飞机上的起初两小时,气氛有点干。她靠窗坐着,我坐在靠走道,两人中间仿佛横着一道看不见的墙。后来不知是谁先开口聊起了正在做的项目,话匣子一打开就收不住了。我们从工作方案聊到大学时代,从喜欢的电影聊到各地小吃,原来她离过婚,还有个七岁的女儿。她说这些时语气很平静,但我听见了里面细微的颤抖。我突然觉得,这个平时在办公室里雷厉风行的女人,心里也藏着许多柔软的部分。
出差的日子紧凑却莫名温馨。白天我们奔波于客户公司和会议现场,晚上却总凑在一起找乐子。有时是一间藏在巷尾的老餐馆,有时是河边散步看夕阳。我俩仿佛有默契一般,谁都不提工作之外的关系,却也没拒绝彼此越靠越近。第十天晚上,我们在一家小酒吧听驻唱,她跟着轻轻哼歌,我突然希望这个夜晚长一点,再长一点。
最后那晚,我们在酒店房间喝酒聊天,玩起了“真心话大冒险”。现在想来挺老套的,但当时却笑得东倒西歪。她讲到她女儿梦想当宇航员,我讲到我妈总催我相亲。空气不知何时变得稠密而温热,我鼓起勇气握住她的手——她没有抽开。我的心跳快得像是要撞出胸膛,她慢慢把头靠过来,我闻到她发间淡淡的栀子香。那一刻,我的理智彻底缴械投降。
之后的一切像一场梦。第二天清早我们差点误机,在机场一路狂奔,登机后还相视傻笑。回程飞机上,我们认真谈了这段关系将何去何从。即便彼此心动,也清楚职场情缘多半如履薄冰。她先说出口:“回到公司,我们还是退回到原来的位置比较好。”我点了点头,心里泛起酸涩的妥帖。
果然,回公司后我们默契地拉开了距离。偶尔在茶水间相遇,也只是点头笑笑,说些“方案好了吗”“会议几点”之类不痛不痒的话。有几次我想约她周末吃饭,消息编辑好又删掉。时间慢慢溜走,我升了职,她依旧是我欣赏的那个果敢又聪明的同事。我们谁都没再提起出差那两周的点点滴滴,就像把一封写满心事的信锁进了抽屉。
人们总说“爱情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但它的离开却常常安静得像一片落叶。那段短暂而美好的相遇,或许正因为未曾延续才显得格外珍贵。如今回想起来,已经不再有遗憾或不甘,只剩下感谢——感谢那时勇敢的自己,也感谢她曾温柔地回应。
有些人注定只能陪你走一段路,但他们的出现,或许就是为了让你在往后平淡岁月里,每次回想起来,心里还能亮起一盏小小的、暖色调的灯。你说,这算不算是另一种天长地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