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二爷的脑袋咋就成了"电灯泡"?这事儿搁现在说出来,年轻人准得翻白眼,可在我们鲁西南那个小村子,这笑话能让全村人笑到肚子疼。
那年夏天热得狗都吐舌头,村里娃子们晚上摸知了猴摸疯了。手电筒的小灯泡一个接一个地憋,代销点的灯泡卖到脱销。黄二爷顶着个锃亮的光头去代销点买灯泡,二蛋哥正蹲在门口抽烟,眯着眼瞅了他半天,突然来了一句:"二爷,您这脑袋比咱电灯棒子还亮,干脆别买灯泡了,把您脑袋拧上去得了!"
这话一出口,代销点里里外外笑炸了锅。黄二爷先是一愣,摸了摸自己的光头,也跟着嘿嘿笑起来。从那以后,每次他路过代销点,准有人喊:"二爷,咱家手电筒不亮了,借您脑袋用用!"
现在想想,那哪是笑话啊,分明是村里人表达喜欢的方式。黄二爷脾气好,谁开他玩笑都不恼,反而笑得比谁都欢。二蛋哥虽然是民办教师,平时在讲台上板着脸,可一到晚上就跟变了个人似的,蹲在村口的老槐树下,跟老少爷们儿一起扯闲篇儿。

那时候的手电筒真叫一个金贵,三节大电池,灯泡动不动就烧。我爹的手电筒用胶布缠了又缠,活像个伤兵。可就这么个破玩意儿,愣是陪我们度过了无数个夏夜。现在孩子用的LED小手电,亮得刺眼,可再也找不到当年那种昏黄灯光下的快乐了。
代销点早没了,变成了连锁超市。黄二爷前年走了,走的时候全村人都去送,都说再也听不到"灯泡头"的笑话了。二蛋哥退休后在村口开了个小卖部,整天坐在门口晒太阳,见着小孩就讲当年的事儿,可惜现在的孩子忙着刷手机,没人爱听。
有些东西,没了就是没了。就像那些钨丝灯泡,烧坏了就再也买不到一样的了。可那些笑声,那些蹲在代销点门口乘凉的日子,那些摸知了猴摸到满手泥的快乐,永远亮在我们这些老家伙的心里,比啥LED灯都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