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抚过书页时,总怕惊散了字里的光影。比如是韦庄笔下 “春水碧于天” 的柔波,是王维眸中 “明月松间照” 的清辉,连贾岛写 “秋风生渭水”,都让纸页间漫出了长安的落叶。这些句子早活了千年,却仍像刚从晨露里摘来,每一个字都沾着湿意,一眼望去,便踏过了江南的雨、塞北的雪,落进那片让人心尖发颤的美里。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读此句,仿若踏入江南水乡。春水悠悠,比天色更澄澈,泛着粼粼波光。乘一艘画船,于水面悠悠飘荡,雨滴轻敲船篷,似在耳畔私语。这是独属于江南的温柔,无需言语,心便沉醉在这如梦的意境里,任时光静静流淌。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于良史《春山夜月》
春夜,山间月色溶溶。伸手,似能将那水中月捧在掌心;漫步花丛,随意抚弄花枝,花香便沾满衣襟。诗人用灵动笔触,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相融的美好画面。那一刻,时间凝固,只觉满心都是温柔与惬意,沉醉在这春夜的幽美里。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秋日江畔,落霞似火,肆意铺展;孤鹜振翅,向着天际翱翔。秋水浩渺,与长空相接,一色湛蓝。如此壮阔又绝美的景致,在王勃笔下跃然纸上。读来,心也跟着开阔,仿若置身滕王阁上,目睹这千古奇景,惊叹自然的鬼斧神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茫茫大漠,黄沙漫天,一缕孤烟笔直升起,冲向云霄;滔滔长河,奔腾不息,一轮落日浑圆如盘,缓缓下沉。王维以极简之笔,绘出塞外风光的雄浑壮美。那是一种震撼心灵的辽阔,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磅礴力量,失语于这天地间的壮美画卷。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幽静的小园,清澈的水边,梅枝疏落,横斜于水面。月光下,梅影摇曳,淡淡的香气弥漫四周。林逋对梅花的描绘细腻入微,梅的高洁、淡雅尽显。仿若能闻到那股清幽的梅香,沉醉在这月下梅影的诗意氛围中,为这绝世之美折服。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刘长卿《别严士元》
细雨如丝,悄然落下,打湿衣裳却难以察觉;闲花飘零,轻轻落地,听不到一丝声响。诗人捕捉到这细微的瞬间,营造出静谧、悠然的意境。生活中的美好常这般悄然无声,需静心感受,读罢,心也变得柔软,沉醉于这份宁静之美。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
春日里,杏花微雨纷纷扬扬,似有若无地沾湿衣裳;杨柳轻拂,春风柔和,吹在脸上毫无寒意。短短两句,将春天的温润、轻柔展现得淋漓尽致。仿若能亲身感受到那如酥的春雨、温柔的春风,沉醉在这生机勃勃的春景里,满心欢喜。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元宵佳节,月色如水,悄悄爬上柳梢。在这浪漫的黄昏后,恋人相约相会。简单的十个字,勾勒出一幅甜蜜、温馨的画面,充满了期待与浪漫。读来,仿若置身那个美好的夜晚,为这份纯真的爱情感动,沉浸在诗意的温情中。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沧海之上,明月高悬,珍珠似鲛人眼泪;蓝田山中,日光温暖,美玉似生起轻烟。李商隐用奇绝的想象,营造出朦胧、迷离的意境。诗句饱含复杂情感,美到极致,却又带着一丝忧伤,让人反复品味,沉醉在这如梦似幻的诗意世界。
“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 窦叔向《夏夜宿表兄话旧》
夏夜,夜合花悄然绽放,馥郁的香气弥漫庭院。夜深了,一场微雨落下,诗人从醉意中渐渐醒来。宁静的夜晚,花香、雨声交织,勾勒出清幽的氛围。读来,仿若身临其境,沉醉在这夏夜的温柔与静谧中,感受着时光的流淌。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高骈《山亭夏日》
夏日午后,阳光透过水晶帘,帘影晃动,原来是微风轻拂。满架的蔷薇花盛开,芬芳四溢,整个院子都弥漫着花香。诗句描绘出一幅惬意、美好的夏日画面,让人仿佛能看到那随风舞动的蔷薇,闻到那扑鼻的香气,沉醉在这夏日的悠然中。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白居易《问刘十九》
寒冬傍晚,天色渐暗,一场雪即将飘落。屋内,新酿的米酒泛着绿泡,红泥小火炉烧得正旺。白居易寥寥数语,勾勒出温馨的场景。读罢,心也跟着暖起来,仿若置身屋内,与友人围炉而坐,共饮美酒,沉醉在这份温暖与情谊中。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秋风乍起,从渭水河畔吹过,落叶纷纷扬扬,铺满了长安的大街小巷。贾岛用简洁的笔触,营造出萧瑟、孤寂的氛围。那是对友人的思念,在秋风落叶中蔓延。读来,仿若能感受到那股秋风的凉意,沉醉在这满是思念的秋景里。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秋夜,明月高悬,清辉洒在松林间;清泉潺潺,在石上流淌。王维以清新的笔墨,绘出一幅空灵、静谧的山居图。在这里,自然的美好触手可及,心也在这宁静中得到洗涤,沉醉于这如诗如画的山居秋夜。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
早春,京城的街道上,细雨如酥油般滋润着大地。远远望去,草色嫩绿一片,走近却又似有若无。韩愈将早春的微妙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让人感受到春天的萌动与生机。读罢,仿若能触摸到那如酥的细雨,沉醉在这清新的早春里。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
春天里,东风轻拂,处处洋溢着生机。随意间,便能领略到春天的面容,那万紫千红的景象,无一不是春天的色彩。朱熹以明快的笔触,写出春天的绚烂多彩。读来,仿若置身花海,沉醉在这生机勃勃的春日美景中。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西湖六月,莲叶无边无际,与天相接,一片碧绿;荷花在阳光映照下,格外鲜艳。杨万里用夸张的手法,绘出西湖荷花的壮美。读来,仿若眼前就是那片浩瀚的荷塘,沉醉在这热烈、明媚的夏日美景中。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暮春时节,飞花自在飘落,轻盈如同梦境;无边的细雨如丝,细密好似忧愁。秦观将自然之景与内心情绪完美融合,营造出朦胧、忧伤的意境。读罢,仿若置身细雨飞花中,沉醉在这细腻的情感与诗意里。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西湖之美,无论晴天还是雨天,都各有韵味。苏轼将西湖比作西子,生动地展现出西湖的灵动与迷人。读来,仿若能看到西湖在不同天气下的婀娜身姿,沉醉在这对西湖极致的赞美中。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塞外冬日,一场大雪突如其来,一夜之间,树上挂满雪花,仿若千树万树梨花盛开。岑参以奇妙的想象,将雪景描绘得如诗如画。读罢,仿若置身雪的世界,惊叹于这冬日雪景的壮美与奇幻。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韩愈《晚春》
晚春时节,花草树木似乎知道春天即将离去,于是争奇斗艳,尽情绽放。韩愈赋予草木以人的情感,描绘出一幅热烈、绚烂的晚春图。读来,仿若能感受到春天最后的狂欢,沉醉在这充满生机的画面里。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夏日午后,漫长的白昼让人慵懒。诗人午睡醒来,百无聊赖,看着儿童在庭院中追逐柳絮。简单的场景,却充满生活情趣。读来,仿若能感受到那份闲适,沉醉在这悠然的夏日时光里。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秋日山行,诗人被枫林美景吸引,停车驻足。夕阳下,枫叶如丹,比二月春花还要鲜艳。杜牧用鲜明的对比,绘出秋天的别样魅力。读罢,仿若置身枫林,沉醉在这如诗如画的秋景中,感叹自然的神奇。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春天,柳树抽出嫩绿的细叶。贺知章将春风比作剪刀,巧妙地写出春风的神奇与灵动。读来,仿若能看到春风裁剪柳叶的画面,沉醉在这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春天里。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杜甫《绝句二首・其二》
江水碧绿,衬托得飞鸟愈发洁白;山峦青翠,映衬着花朵像要燃烧起来。杜甫用强烈的色彩对比,绘出一幅明艳的春日画卷。读罢,仿若眼前展开一幅绚丽的山水图,沉醉在这生机勃勃的美景中。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卢钺《雪梅・其一》
冬日,梅花与白雪相映成趣。梅花虽不及雪洁白,雪却少了梅花的清香。卢钺通过对比,道出梅与雪各自的特点。读来,仿若能闻到梅香,看到白雪,沉醉在这冬日梅雪的诗意世界里。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寒冬,江面冰封,一叶孤舟上,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独自垂钓。柳宗元用简洁的笔墨,勾勒出孤独、清冷的意境。读罢,仿若能感受到那彻骨的寒冷,沉醉在这遗世独立的画面中。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傍晚,春潮带着雨势匆匆而来,野外渡口空无一人,小船独自横在水面。韦应物描绘出一幅宁静、闲适的画面,透着淡淡的孤寂。读来,仿若置身渡口,沉醉在这清幽的氛围中,感受着自然的宁静。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四首・其三》
春日里,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枝头欢快鸣叫,一行白鹭向着青天展翅高飞。杜甫用灵动的笔触,绘出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春景图。读来,仿若能听到黄鹂的歌声,看到白鹭的身姿,沉醉在这美好的春天里。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初夏,小池塘里,荷叶刚刚露出尖尖的角,一只蜻蜓早早地立在上面。杨万里用细腻的笔触,捕捉到这清新、可爱的瞬间。读来,仿若能看到那娇嫩的荷叶与灵动的蜻蜓,沉醉在这充满生机的夏日小景中。
读罢后满室都是未散的诗意。这些诗词从不是锁在纸里的旧物,是古人把春雪、夏荷、秋枫、冬月都酿进了平仄里,等一个懂的人来尝。
读一句便过了万水千山,醉一次便记了千年。
毕竟这般美,本就该在时光里长明,让每个途经的人,都能借一句诗,把心放回最软的风景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