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大江东去"的豪迈到"一蓑烟雨"的从容,从"把酒问月"的旷达到"此心安处"的豁达,苏轼用五十首诗写尽人生百态。那些我们想说却说不出的心境,他早已在千年前道破。

山水之间藏着天地大美:"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他笔下的风云雨雪都带着灵性。
漂泊路上悟透生命真谛:"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些句子读懂了,便懂了人生。
最动人的还是他的烟火气:"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这是寒食节的凄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是吃货的倔强。他总能把苦日子过出滋味。
五十首诗,读出一个立体的苏东坡。他的智慧、他的洒脱、他的孤独、他的锋芒、他的柔软,全部藏在字里行间。建议收藏慢慢品读,这些穿越千年的文字,依然能照亮今天的我们,让我们越读心越静。
一、山水行旅与自然风光
夜泊牛口
日落江雾生,系舟宿牛口。
居民偶相聚,三四依古柳。
负薪出深谷,见客喜且售。
煮蔬为夜飧,安识肉与酒?
朔风吹茅屋,破壁见星斗。
儿女自咿嚘,亦足乐且久。
人生本无事,苦为世味诱。
富贵耀吾前,贫贱独难守。
谁知深山子,甘与麋鹿友。
置身落蛮荒,生意不自陋。
今予独何者,汲汲强奔走。
【评析】
赞咏深山子身处蛮荒 ,布衣蔬食 ,而不戚戚于贫贱。写其怡然知足,实与自己汲汲奔走之态相对照 ,透露心中或仕或隐之矛盾。
太白山下早行至横渠镇书崇寿院壁
马上续残梦,不知朝日升。
乱山横翠幛,落月澹孤灯。
奔走烦邮吏,安闲愧老僧。
再游应眷眷,聊亦记吾曾。
【评析】
早行行色与景致,混融一体,描摹灵妙。五六“烦邮吏”对“愧老僧”,出仕未久,即暗寓厌“奔走 ”而羡“安闲 ”之怀。
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
我行日夜向江海,枫叶芦花秋兴长。
长淮忽迷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昂。
寿州已见白石塔,短棹未转黄茆冈。
波平风软望不到,故人久立烟苍茫。
【评析】
心思迷惘,随波低昂起伏,尽化于山水烟云之中。意与境偕,苍莽而有古意。
游金山寺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
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乌惊。
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
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警我顽。
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
【评析】
前八句写宦程万里,登高望远,因江山阻隔而引动乡思。中八句紧接上文,满怀羁愁,俯观江上景色,自暮至夜,入于光影明灭之奇境。后六句则怅然生感,由所见异象逗出江神,设为神灵降责,道出心中不得已之苦衷,以归田誓语收结全篇。诗中虚实相形 ,其意象、韵律、章脉皆变幻生动,有雄深古健之风。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评析】
写西湖夏日阵雨,笔意连贯,挥洒淋漓中自见天趣。
新城道中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评析】
移步换形,以拟人手法写活春景,而收于农家饷耕之乐,即景会心,得清新灵妙之致。
雪后书北台壁
黄昏犹作雨纤纤,夜静无风势转严。
但觉衾裯如泼水,不知庭院已堆盐。
五更晓色来书幌,半月寒声落画檐。
试扫唐北台看马耳,未随埋没有双尖。
【评析】
通首不出“雪”字,而夜雪情景逼真,读之如身临其间。又善用险韵,逼仄中尤能见奇。方回曰:或“谓坡诗律不及古人,然才高气雄,下笔前无古人也。观此雪诗 ,亦冠绝古今矣。虽王荆公亦心服 ,屡和不已,终不能压倒。”(《瀛奎律髓》卷二十一 )
百步洪
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
水师绝叫凫雁起,乱石一线争磋磨。
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
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四山眩转风掠耳,但见流沫生千涡。
崄中得乐虽一快,何意水伯夸秋河。
我生乘化日夜逝 ,坐觉一念逾新罗。
纷纷争夺醉梦里,岂信荆棘埋铜驼?
觉来俯仰失千劫,回视此水殊委蛇。
君看岸边苍石上,古来篙眼如蜂窠。
但应此心无所住,造物虽驶如吾何?
回船上马各归去,多言譊譊师所呵。
【评析】
上半写急流行舟,动势转圜,博喻连翩,其笔力之健,浑如天马行空。“崄中 ”二句结前启后,为一篇枢轴,以河伯自矜于秋水,埋“有限”与“无限”伏笔贯下。下半说理,即从年华逝水,感叹时空与世事无穷变化,及至领悟无限而超越有限 ,心无所住,再反观百步洪水,亦不过是一泓安流。一番大议论 ,游移于儒、道、释之间,三折其笔,均不见刻削痕迹,体段声色尽显大家气象。
舟中夜起
微风萧萧吹菰蒲,开门看雨月满湖。
舟人水鸟两同梦,大鱼惊窜如奔狐。
夜深人物不相管,我独形影相嬉娱。
暗潮生渚吊寒蚓,落月挂柳看悬蛛。
此生忽忽忧患里 ,清境过眼能须臾。
鸡鸣钟动百鸟散,船头击鼓还相呼。
【评析】
以动衬静,几笔写得清境出,又以清境反托内心波动不平,颇见奇致。《唐宋诗醇》卷三十六曰:“一片空明,通神入悟,情性所至,妙不自寻。”
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
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
山忆喜欢劳远梦 ,地名惶恐泣孤臣。
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
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
【评析】
前三联属对甚工切 ,首出数字,次用地名,三引比喻,远谪岭外、舟行险滩之情状 ,悉皆在目。末联欲以自嘲排解,零丁孤苦中强作放达语,实极沉痛。
儋耳山
突兀隘空虚,他山总不如。
君看道旁石,尽是补天余 。
【评析】
见山不只是山,说石亦不只是石,山、石皆关人事,曲折而尽意。
澄迈驿通潮阁
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
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评析】
深情远景,气韵具足,笔力已臻老熟之境。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 ,兹游奇绝冠平生。
【评析】
前四明写天气转晴,实喻自己境遇之变与本心不移,故有后四涉于妙悟而借题抒情。称比用事,亦颇切于旅况,且皆浑然无迹,多有含蓄不尽之意。
二、那些戳中你心的怀旧诗
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评析】
月圆人缺固可憾恨,而团聚又将分离,其情更伤。末二句天然巧对,语调流利,寓无限感慨于其中,低回不去。
纵笔
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
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
【评析】
巧设误会,即驱尽愁怨之气,颇见任达与风趣。而幽独中自嘲其衰老,细读辄令人凄然不怿。
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
不饮胡为醉兀兀?此心已逐归鞍发。
归人犹自念庭闱,今我何以慰寂寞?
登高回首坡垅隔,但见乌帽出复没。
苦寒念尔衣裘薄,独骑瘦马踏残月。
路人行歌居人乐,童仆怪我苦凄恻。
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
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
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
【评析】
兄弟二人自幼情谊真笃,今首次分离,莫不恻然有感。“登高回首坡垅隔,但见乌帽出复没”,引颈凝望送行人归去,情景如画,不忍之伤,难舍之痛,尽涵于其中。“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追怀昔年相约,期待未来欢聚,又多一层折转,愈衬出眼前远别之无限凄楚,甚得言外曲致。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评析】
前四句感喟人生漂泊无定,比于“雪泥鸿爪”;后四句叙及行旅往事,紧扣题中 “渑池怀旧”。前后以“偶然留迹”之意相贯,其理之所寓,唐情之所寄,皆足致深远 ,为他人所不能道。
和董传留别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评析】
赠别贫寒友,使事用意,语似诙谐而情甚切直,全在激励其志。“腹有诗书气自华 ”,刻画形象温雅磊落 ,如玉山秀立 ,英发而端亮。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
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
【评析】
三四感触极深。人生荣辱泰否 ,周而复始 ,一如鸿雁应时南来北归;而往事则不堪回首 ,惟有虚心随化 ,方能豁然。引喻新 ,对仗亦工。
倦夜
倦枕压长夜,小窗终未明。
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
衰鬓久已白,旅怀空自清。
荒园有络纬,虚织竟何成?
【评析】
倦夜景象渐次呈现,如弹丸流转,略不经意而浑融成章。末借络纬虚织,叹自身命运之穷达,一念间便添得许多滋味出。
次韵江晦叔
钟鼓江南岸,归来梦自惊。
浮云时事改 ,孤月此心明。
雨已倾盆落,诗仍翻水成 。
二江争送客,木杪看桥横。
【评析】
无论世事升沉,一生心迹昭若日月,坚若金石。苕溪渔隐评颔联云:“语意高妙 ,有如参禅悟道之人,吐露胸襟,无一毫窒碍也。”(《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六 )
三、艺术大师的题画诗
王维吴道子画
何处访吴画?普门与开元。
开元有东塔,摩诘留手痕。
吾观画品中,莫如二子尊。
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波翻。
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
亭亭双林间,彩晕扶桑暾。
中有至人谈寂灭,悟者悲涕迷者手自扪。
蛮君鬼伯千万万,相排竞进头如鼋。
摩诘本诗老,佩芷袭芳荪。
今观此壁画,亦若其诗清且敦。
祇园弟子尽鹤骨,心如死灰不复温。
门前两丛竹,雪节贯霜根。
交柯乱叶动无数,一一皆可寻其源。
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
摩诘得之于象外,有如仙翮谢笼樊,
吾观二子皆神俊,又于维也敛衽无间言。
【评析】
观寺院中名画古迹,作有韵之赞语。谓二子画品尊高:吴画气势雄放,笔墨生动;王画意象清真,风格如诗。而吴、王虽“神俊”,画境却有不同,即吴不能如王脱略形迹,求得象外之趣,是为“画工画”与“文人画”之别。通篇先概言,再分述,后总论,结构严整。句法则以五、七言为主,间杂以九言,参差错落,极声韵节奏变化之妙。
次韵江晦叔
钟鼓江南岸,归来梦自惊。
浮云时事改,孤月此心明。
雨已倾盆落,诗仍翻水成 。
二江争送客,木杪看桥横 。
【评析】
无论世事升沉 ,一生心迹昭若日月,坚若金石。苕溪渔隐评颔联云:“语意高妙 ,有如参禅悟道之人 ,吐露胸襟,无一毫窒碍也。”(《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六 )
书韩幹牧马图
南山之下,汧渭之间,想见开元天宝年。
八坊分屯隘秦川,四十万匹如云烟 。
骓骃骆骊骝 ,白鱼赤兔骍皇。
龙颅凤颈狞且妍 ,奇姿逸德隐驽顽。
碧眼胡儿手足鲜 ,岁时翦刷供帝闲。
柘袍临池侍三千,红妆照日光流渊。
楼下玉螭吐清寒,往来蹙踏生飞湍。
众工舐笔和朱铅 ,先生曹霸弟子韩。
厩马多肉尻脽圆,肉中画骨夸尤难。
金羁玉勒绣罗鞍,鞭棰刻烙伤天全。
不如此图近自然,平沙细草荒芊绵,
惊鸿脱兔争后先。
王良挟策飞上天,何必俯首服短辕!
【评析】
《唐宋诗醇》卷三十五曰 :“《马》诗有杜甫诸作,后人无从着笔矣。千载独有轼诗数篇 ,能别出一奇于浣花之外,骨干、气象实相等埒。此”篇题画不从图画着手,而是想见作画时代及史实,运思即出奇制胜。中间写牧马、观马,如明珠走盘,璀璨交映,令人目不睱给。而“骓骃骆骊骝二”句,取汉《急就篇》句法,并列诸物名称为句 ,造语亦奇。后段写画马 ,以厩马肉肥难于画骨、装饰精美却失天性 ,点起韩幹《牧马图》,反衬其画技超卓不凡 ,至此入题。然方入即出 ,另申一义而收,如《东坡乌台诗案》所云 :“(末二句 )意以骐骥自比,讥执政大臣无能尽我才,如王良之御者,何必折节干求进用也。卒”章显其志,真奇宕可喜。
高邮陈直躬处士画雁
野雁见人时,未起意先改。
君从何处看?得此无人态。
无乃槁木形,人禽两自在。
北风振枯苇 ,微雪落璀璀。
惨澹唐云水昏,晶荧沙砾碎。
弋人怅何慕,一举渺江海。
【评析】
诗题画雁 ,既入乎其内 ,又出乎其外。入乎其内,乃见寒江雪岸,野雁未起欲动之态;出乎其外,则得画师止若枯槁,专事观照摹写之形。末二句更引画意诗情于邈远,神思妙合,此所以为绝妙。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
【评析】
前三句咏画中所有,末一句设作联想,妙在化静为动,以虚补实,自然生成一股胜气。此不足与执拗不通者言。
书李世南所画秋景
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攲倒出霜根。
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
【评析】
东坡尝曰:“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其一)初读此诗,眼中即是萧萧画意,细玩便觉悠然有余味,可谓诗画同工,皆得远景远势。
书王定国所藏烟江叠嶂图
江上愁心千叠山,浮空积翠如云烟。
山耶云耶远莫知,烟空云散山依然。
但见两崖苍苍暗绝谷,中有百道飞来泉。
萦林络石隐复见 ,下赴谷口为奔川 。
川平山开林麓断 ,小桥野店依山前。
行人稍度乔木外 ,渔舟一叶江吞天 。
使君何从得此本?点缀毫末分清妍 。
不知人间何处有此境 ?径欲往买二顷田 。
君不见武昌樊口幽绝处 ,东坡先生留五年。
春风摇江天漠漠,暮云卷雨山娟娟。
丹枫翻鸦伴水宿,长松落雪惊昼眠。
桃花流水在人世 ,武陵岂必皆神仙?江山清空我尘土,虽有去路寻无缘。
还君此画三叹息 ,山中故人应有招我归来篇。
【评析】
题写山水画 ,前十二句皆为画中景象。其上下俯仰 ,远近推移 ,变绘染之巧为文辞之妙。“使君 ”二句自然过渡 ,引出后十四句观画所感。见画境 “幽绝”如此 ,而作画、藏画者又同为患难友 ,故不能不忆起黄州岁月。谪居虽有四时之景可以流连 ,然仕固难忍 ,隐亦不甘 ,内心始终挣扎在出入进退间。结语叹息数四 ,“归去来兮 ”?正含多少无奈意。全诗句法多变 ,节奏铿然,读之有纵横排奡之势。
书晁说之考牧图后
我昔在田间,但知羊与牛。
川平牛背稳,如驾百斛舟。
舟行无人岸自移,我卧读书牛不知。
前有百尾羊,听我鞭声如鼓鼙。
我鞭不妄发,视其后者而鞭之。
泽中草木长,草长病牛羊。
寻山跨坑谷,腾趠筋骨强。
烟蓑雨笠长林下,老去而今空见画。
世间马耳射东风,悔不长作多牛翁。
【评析】
题画即从真事入,回忆早岁放牧,牛背卧读正神来之笔,情景活现。 “烟蓑雨笠 ”二句约束前文,只是轻点本题 ,便以“世间 ”二句宕跌开去,结向高怀逸想。通首分合转折,忽收忽放,满纸奇纵之气。
郭祥正家醉画竹石壁上郭作诗为谢且遗二古铜剑
空肠得酒芒角出,肝肺槎牙生竹石。
森然欲作不可回,吐向君家雪色壁。
平生好诗仍好画 ,书墙涴壁长遭骂。
不瞋不骂喜有余,世间谁复如君者?
一双铜剑秋水光 ,两首新诗争剑铓。
剑在床头诗在手,不知谁作蛟龙吼。
【评析】
酒浇垒块,醉笔清峭。此诗自首至尾,无一字不锐立,无一句不激宕,胸襟气概豁然大张,正可见东坡别样风格与情调。
四、万物皆可入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评析】
点画晴雨西湖,作新鲜切当一比,便成千古绝调。
东栏梨花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二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评析】
春色淡白深青,一片清明中喟叹人生:人生看得“清明”否?看得“清明 ”又如何?情味深致而有哲思。
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支
南村诸杨北村卢,白华青叶冬不枯。
垂黄缀紫烟雨里,特与荔子为先驱。
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
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
不知天公有意无?遣此尤物生海隅。
云山得伴松桧老,霜雪自困楂梨粗。
先生洗盏酌桂醑,冰盘荐此赪虬珠。
似闻江鳐斫玉柱,更洗河豚烹腹腴。
我生涉世本为口,一官久已轻莼鲈。
人间何者非梦幻?南来万里真良图 。
【评析】
初食荔枝,便兴来比譬陪衬,题尽其风姿神貌。然诗之佳妙处,又568不仅在工于体物,而是在品鉴荔枝“厚味”之时 ,更能消解涉世遭厄与况味,有托讽之意涵焉。
有美堂暴雨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评析】
写雨景,从雨信雨色到雨阵雨声,自下而上,由远而近,几于无句不奇。三四“黑风吹海立”与“飞雨过江来”,其势磅礴而不可羁勒,浑雄有似太白。故结联引 “洒面”事,唤起谪仙观雨赋诗,作异想以收。
海棠
东风渺渺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评析】
恐花睡去 ,举烛夜照 ,运思极细极巧 ,怜惜之情蔼然可见。
雪浪石
太行西来万马屯,势与岱岳争雄尊。
飞狐上党天下脊,半掩落日先黄昏。
削成山东二百郡,气压代北三家村。
千峰右卷矗牙帐,崩崖凿断开土门。
朅来城下作飞石,一炮惊落天骄魂。
承平百年烽燧冷,此物僵卧枯榆根。
画师争摹雪浪势,天工不见雷斧痕。
离堆四面绕江水,坐无蜀士谁与论?
老翁儿戏作飞雨,把酒坐看珠跳盆。
此身自幻孰非梦 ?故国山水聊心存。
..
【评析】
咏石先不言石 ,而是从远处、大处着笔 ,写太行山川形胜 ,此亦为坡诗创格。出知边郡 ,见石思其来历 ,便作关隘战守之想 ,已是一奇。而素志不展 ,玩盆石激水 ,又动怀乡之念 ,则是奇上加奇。故此篇别有所寄,非专吟雪浪石而已。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 正是橙黄橘绿时。
【评析】
荷菊枯槁骨立,托起鲜耀橙橘。岁寒晚景,亦犹存活力与美好,借此喻人说理 ,机杼一新,且不留剪刻之痕。
雪后书北台壁
黄昏犹作雨纤纤,夜静无风势转严。
但觉衾裯如泼水,不知庭院已堆盐。
五更晓色来书幌,半月寒声落画檐。
试扫北台看马耳,未随埋没有双尖。
【评析】
通首不出 “雪”字,而夜雪情景逼真 ,读之如身临其间。又善用险韵,逼仄中尤能见奇。方回曰 :或“谓坡诗律不及古人 ,然才高气雄 ,下笔前无古人也。观此雪诗 ,亦冠绝古今矣。虽王荆公亦心服 ,屡和不已,终不能压倒。”(《瀛奎律髓》卷二十一 )
五、寺庙里的禅意人生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评析】
是景语,亦是理语。景与理相契而无间,方有意味。
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
天欲雪,云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
水清出石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
腊日不归对妻孥,名寻道人实自娱。
道人之居在何许?宝云山前路盘纡。
孤山孤绝谁肯庐?道人有道山不孤。
纸窗竹屋深自暖,拥褐坐睡依团蒲。
天寒路远愁仆夫,整驾催归及未晡。
出山回望云木合,但见野鹘盘浮图。
兹游淡薄欢有余,到家恍如梦蘧蘧。
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
【评析】
入山出山,所见皆清景。而“孤山孤绝谁肯庐,道人有道山不孤”, 兹“游淡薄欢有余,到家恍如梦蘧蘧”,清景之中更见清人清兴。写得出此番意味,亦足可自娱。通首音韵和谐而嘹亮,有若从古乐府脱化而来。
法惠寺横翠阁
朝见吴山横,暮见吴山纵。
吴山故多态,转折为君容。
幽人起朱阁,空洞更无物。
惟有千步冈,东西作帘额。
春来故国归无期,人言秋悲春更悲。
已泛平湖思濯锦,更看横翠忆峨眉。
雕栏能得几时好?不独凭栏人易老。
百年兴废更堪哀,悬知草莽化池台。
游人寻我旧游处,但觅吴山横处来。
【评析】
五言句叙景 ,由吴山到横翠阁;七言句生感,因登临所见而动故国之思,又由朱阁雕栏而起陵谷之悲。结二句作想后人凭吊,有物是人非意,实含大悲壮。全诗层次转合,起伏照应,皆井然有条,可见其用笔断续之妙。
真兴寺阁
山川与城郭,漠漠同一形。
市人与鸦鹊,浩浩同一声。
此阁几何高?何人之所营?
侧身送落日,引手攀飞星。
当年王中令,斫木南山赪。
写真留阁下,铁面眼有棱。
身强八九尺,与阁两峥嵘。
古人虽暴恣,作事今世惊。
登者尚呀喘,作者何以胜?
曷不观此阁?其人勇且英。
【评析】
起四句苍莽混融,铺垫寺阁之高峻。其后自问自,用夸饰语托出建阁人物,人、阁互为映衬,奕奕然犹多生气。“侧身送落日,引手攀飞星”句,超迈雄奇可比太白“夜宿峰顶寺,举手扪星辰”(《题峰顶寺》),以及老杜“七星在北户,河汉声西流”(《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而精致灵动则有过之。
饮酒台
博士雅好饮,空山谁与娱 ?
莫向骊山去 ,君王不喜儒。
【评析】
援引史传 ,托事感兴 ,虽含讥讽而不露筋骨。
西斋
西斋深且明,中有六尺床 。
病夫朝睡足,危坐觉日长。
昏昏既非醉 ,踽踽亦非狂 。
褰衣竹风下,穆然中微凉。
起行西园中,草木含幽香。
榴花开一枝 ,桑枣沃以光 。
鸣鸠得美荫,困立忘飞翔。
黄鸟亦自喜,新音变圆吭。
杖藜观物化,亦以观我生 。
万物各得时,我生日皇皇。
【评析】
人闲景幽,信笔随意,脱然而无碍。《唐宋诗醇》卷三十四云:目“见耳闻 ,具有万物各得其所气象。昔人称渊明为古闲淡之宗,此则升堂入室矣。”
六、贬谪路上的豁达
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
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
林深雾暗晓光迟,日暖风轻春睡足。
雨中有泪亦凄怆,月下无人更清淑。
先生食饱无一事,散步逍遥自扪腹。
不问人家与僧舍,拄杖敲门看修竹。
忽逢绝艳照衰朽,叹息无言揩病目。
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
寸根千里不易致,衔子飞来定鸿鹄。
天涯流落俱可念,为饮一樽歌此曲。
明朝酒醒还独来,雪落纷纷那忍触。
【评析】
前半专咏海棠,直比作空谷佳人,天然风姿,遗世而独立。至“先生食饱”句笔锋一转 ,后半借花自怜 ,假设海棠来自西蜀 ,以抒天涯流落、同病同忧之慨。对酒当歌 ,境界超逸而余音不绝。
东坡
废垒无人顾,颓垣满蓬蒿。
谁能捐筋力,岁晚不偿劳。
独有孤旅人,天穷无所逃。
端来拾瓦砾,岁旱土不膏。
崎岖草棘中,欲刮一寸毛。
喟然释耒叹,我廪何时高。
【评析】
前问后答,倾吐垦殖辛劳。自此始号“东坡 ”,实因君子遭遇仓猝困厄,兴慕于异代同道,取乐天知命而忘忧之意。
寒食雨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感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 ,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评析】
起四句绘境浑茫凄冷,使心头积郁,借此寒食雨色宣泄而出。故末段进退不知所安 ,长歌代哭,正反用事,都为痛定之思,词极悲忿。
儋耳
霹雳收威暮雨开,独凭阑槛倚崔嵬。
垂天雌霓云端,快意雄风海上来。
野老已歌丰岁语 ,除书欲放逐臣回。
残年饱饭东坡老 ,一壑能专万事灰 。
【评析】
道眼前实景,叙当下时事,遇赦喜悦与残年感伤兼而有之,遣词奇警雄宕。至于 “霹雳 ”“暮雨 ”“雌霓 ”“雄风 ”等自然天象,是否有所托喻,作者未必然 ,读者未必不然,不过随人领略而已。苏辙《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云:“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蒣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此亦皆罢去。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
赠岭上老人
鹤骨霜髯心已灰,青松合抱手亲栽。
问翁大庾岭头住,曾见南迁几个回?
【评析】
感岁华荏苒,发而为音声,悲欣交集。
七、朋友圈互动诗
送沈逵赴广南
嗟我与君皆丙子,四十九年穷不死。
君随幕府战西羌,夜渡冰河斫云垒。
飞尘涨天箭洒甲,归对妻孥真梦耳。
我谪黄冈四五年,孤舟出没烟波里。
故人不复通问讯,疾病饥寒疑死矣。
相逢握手一大笑,白发苍颜略相似。
我方北渡脱重江,君复南行轻万里。
功名如幻何足计?学道有涯真可喜。
勾漏丹砂已付君,汝阳瓮盎吾何耻?
君归赴我鸡黍约,买田筑室从今始。
【评析】
赋诗送别同龄友,先分叙二人不同境遇,一征战西陲,一漂泊江湖,情景互映而生意可感。后叙重逢又将分别 ,以“学道有涯 ”为勉 ,以“鸡黍之约 ”作收,尚高谊而轻功名,自有超迈横放之气见于其间。
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
东坡先生无一钱,十年家火烧凡铅。
黄金可成河可塞,只有霜鬓无由玄。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谁似濮阳公子贤?饮酒食肉自得仙。
平生寓物不留物,在家学得忘家禅。
门前罢亚十顷田,清溪绕屋花连天。
溪堂醉卧呼不醒 ,落花如雪春风颠。
我游兰溪访清泉,已办布袜青行缠。
稽山不是无贺老,我自兴尽回酒船。
恨君不识颜平原 ,恨我不识元鲁山。
铜驼陌上会相见 ,握手一笑三千年。
【评析】
怀友寄兴 ,自嘲家火炼丹 ,调笑季常念佛 ,只为衬起德仁逸贤在野、学道参禅。末段引用事典 ,追叙彼此缘悭一面之恨 ,托寓世道人生无尽之慨。通篇虽多戏语 ,而机趣横溢 ,颇得高明豁达之风致。
泛颍
我性喜临水,得颍意甚奇。
到官十日来,九日河之湄。
吏民笑相语,使君老而痴。
使君实不痴,流水有令姿。
绕郡十余里,不驶亦不迟。
上流直而清,下流曲而漪。
画船俯明镜,笑问汝为谁?
忽然生鳞甲,乱我须与眉。
散为百东坡,顷刻复在兹 。
此岂水薄相,与我相娱嬉。
声色与臭味 ,颠倒眩小儿。
等是儿戏物 ,水中少磷缁。
赵陈两欧阳 ,同参天人师。
观妙各有得,共赋泛颍诗。
【评析】
泛舟颍上,曲尽爱水之意。中间临水照影一段,动止聚散,写来自见情趣。且由此生议,谓水能娱人而不移人,以明其清淡之操。末记同游参佛观妙,各得其所 ,总合全篇事与理 ,另辟一境而收。
今
日
荐
读
《唐宋十大家诗选》
倪进 编撰
赵楚月 编辑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25年4月
本书精选王维、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李商隐、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十位诗人最经典、最有影响力的作品凡五百首,通过注解和评析,努力挖掘作品的精神蕴含和艺术价值,揭示其社会意义,有助于引领今天的读者更深入理解和欣赏中国古典文学,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人们思想道德水平和审美判断力。这部选本注重普及与提高的适度性,避免了启蒙读物的肤浅和专业笺注的繁琐,能够为广大读者所接受和喜爱,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期编辑 | 陈丽英
转载及合作联系,微信号:fudanyouzu3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