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最朴实的奢侈——一位年轻干部在读书分享会上的发言

发布者:莫靖轩 2025-8-21 14:00

借今天这个机会,向书记和各位书友汇报关于阅读的3点感悟。

01 读书,是最具性价比的学习

当今时代,知识更新的周期大大缩短,工作中面临的新知识、新事物层出不穷,我们唯有与时俱进地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才能获得与时代同行共进的过硬本领。

胡适先生曾说:“问题当前,全靠有主意。主意从哪儿来呢?从学问经验中来”。这一年,我从群团领域跨越到经济领域,眼界拓宽了,但压力也更大了。面对知识体系的巨大差异和工作内容的全新挑战,我清楚:只有把政策学透,才能为企业提供精准的政策指引;只有广泛涉猎产业链上下游各种专业知识,才能与各类企业交流时应对自如;只有洞悉产业发展趋势,才能在招商竞争中抢占先机。

从不关注到关注,从不了解到熟悉,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再到知其所以必然。读书于我而言,已不是一种个人习惯,而是立身之本。

02 读书没时间,是个伪命题

随着年龄不断增长,阅历不断增多,对读书越来越有一种渴望,不过,最渴望的不是书,而是读书的时间。

一路奔跑、风雨兼程是我们招商干部的常态和状态,所以我的大部分阅读时间在候机室、候车室、飞机和高铁上。只要一出差,我第一件事就是带本书放在包里,连续出差3天以上,回来时肯定又会多几本书,这些书要么是在机场买的,要么是在酒店附近买的。

钱钟书先生说:“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也只是个邮差”。今年,在出差途中,我看完了《奈飞文化手册》《华为灰度管理法》《芯片战争》等8本书。不出差的日子里,我也会在每晚睡前把自己丢进文字的世界,白天工作生活中的烦躁与焦虑在翻页声中随之淡去。碎片化时间阅读是我们成年人无奈的选择,也是必然的选择,只要我们拥有见缝插针阅读的意识,总能挖掘出更多用于阅读的时间。

03 读书不是数量的比拼,而是体系的构建

每到世界读书日或岁末年初,朋友圈都会竞相“晒书单”,这说明全民读书的热潮正在滚滚而来。“晒书单”虽是好现象,但我认为读书不是比谁读的多,而是要比谁理解的透,读完、读懂、读透,从而形成自身的一种思维体系。

日常我在拜访企业和商协会时,也在探索和思考这些企业家把企业做成功的内在要素。我发现凡是做大做强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点——企业负责人无一不是知识的狂热爱好者,他们懂科技懂哲学懂历史,勇于自我批判,具备变革与创新的精神。

做企业如此,招商引资工作更是如此,特别是《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施行后,地方招商如何破局?需要我们特战出击的招商员持续提升善学勤思的能力,不断完善招商机制,迭代招商打法,构建招商引资新生态。

阅读,既是个人的修行,也是集体的盛宴。两年前,我们几个志同道合的书友成立了读书会,名字叫“多少读书会”。

为什么叫“多少”?因为我们觉得,这两个字代表了读书的三种态度:一是多少总要读点书;二是能读多少是多少;三是“多”肯定是从“少”开始的。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