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一点,微信提示“对方开启了朋友验证”,心脏像被按了暂停键。

那一刻,不是愤怒,是懵:昨天还好好的,怎么今天就“查无此人”?

别急着追问“为什么”。

多数时候,拉黑不是报复,是自救。
就像手碰到烫锅,第一反应是缩回,而不是研究锅的纹路。
心理学管这叫“心理防卫”,说穿了就是:我疼,我先躲。
躲的人不一定冷酷,可能只是扛不住了。
朋友阿岚讲过,她分手当晚把前任删得干干净净。
不是不爱,是怕自己再发一句“在吗”就全线崩溃。
她说:“删了,我才能睡觉。
”
听着残忍,其实是把仅剩的尊严留给自己。
被留下的那个,当然疼。
像拔了插座,灯瞬间灭,你站在原地,连影子都丢了。
但别急着去敲门、发短信、借朋友手机打过去。
那只会让对方把“逃生通道”再加一道锁。
尊重对方的“逃生”,是成年人最后的温柔。
疼怎么办?
先承认:这疼是真的。
别用“我不在乎”硬撑,那是给伤口贴塑料纸,越捂越烂。
可以试试把想说的话写在备忘录,写完不发送。
第二天醒来,九成内容都会觉得矫情。
剩下的那一成,才是真正值得留下的成长。
也可以学阿岚的反向操作:把对方朋友圈的权限从“仅聊天”改成“不看他”。
不是赌气,是给自己装个减速带。
每次想点进去,得多一步操作,冲动就被稀释一点。
亲测有效,比删好友温和,比硬扛管用。
如果还是半夜惊醒,就起来洗个热水澡。
水流冲在背上,像有人拍肩膀说“会过去的”。
这不是鸡汤,是生理事实:热水能刺激催产素分泌,天然止痛。
比灌酒安全,比刷短视频有用。
最后,别把拉黑当成句号。
它只是这段关系的一个逗号,后面是省略号还是感叹号,由你决定。
有人把被删当成世界末日,也有人把它当成系统提示:该升级了。
升级的第一步,是把注意力从“他为什么删我”换成“我现在需要什么”。
可能是好好睡一觉,可能是把拖延的工作收尾,也可能是去剪个头发。
当你开始为自己忙活,那个红色感叹号就慢慢褪色了。
天总会亮,微信列表也总会更新。
下次遇到新人,别急着翻旧账。
把这次学到的“逃生通道”留给对方,也留给自己。
毕竟,能好好告别的人,才配好好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