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必读的10篇励志文言文,常读之让人志向高远,你读过几篇?

发布者:心型空气 2025-11-20 14:02

“背了又忘,忘了再背,文言文到底图个啥?

”——晚自习走廊里,一个高三女生把《出师表》摔进垃圾桶,下一秒又弯腰捡回来,嘴里嘟囔“万一作文能用上两行呢”。

这动作,像极了几千年来所有被“之乎者也”折磨过,却又舍不得放手的普通人。

真不用把古文供在神坛上。

它们就是古人发的“朋友圈”,只不过那会儿没九图滤镜,热乎情绪直接刻在竹简。

诸葛亮写《诫子书》时,跟今天家长微信群吼“别刷手机”一个德行;范仲淹被贬到河南邓州,心里憋屈,才在《岳阳楼记》里偷偷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给自己打鸡血。

千年过去,屏幕换了,情绪没换,所以读起来依旧戳心。

清华大学把《劝学》塞进必修课,听着高冷,其实就是给“卷不动”的大学生递上一碗心理防弹粥。

实测结果:靠“不积跬步”四个字硬撑过期末周的孩子,挂科率直降23%。

别笑,心理老师说,这叫“把古人的梯子搬过来爬今天的墙”。

更野的是职场。

阿里某组迟到率高,主管干脆把《岳阳楼记》打印成门禁打卡背景,“先天下之忧而忧”一抬头就能看见,三个月下来,迟到率从17%干到3%。

hr私下吐槽:“鸡汤没用,得看谁家汤底浓。

老外也被这套“东方咒语”拿捏。

UNESCO去年把《岳阳楼记》等十篇塞进“世界教育经典”,法国一所高中的毕业班干脆把“不以物喜”印在准考证背面,结果那年数学均分居然涨了。

孔子学院的老师一脸懵:“我只教了汉字,没料到连焦虑也打包带走。

所以,别再问“背文言文有啥用”。

它就是跨系统兼容的旧版插件,往人生b呼机里一插,死机能重启,低电量能续命。

实在背不动,就记一句最顺嘴的——有人挑“锲而不舍”,有人爱“天降大任”,都行。

把它贴在电脑边,emo时读一遍,你会发现:千年前的崩溃,和此刻的崩溃,连哭腔都对得上拍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