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情感故事:“西瓜皮”城“乌龙”恋

发布者:苏沛渊 2025-7-20 14:01

这次来赣州,心情又不一样。

说实话,这座被贴着“西瓜皮”标签的城市,对我来说并不是一个很美妙的地方。

我学生时代求学的最后一站就是赣州,由于受出生地和原生家庭的双重挤压,我的心路历程经过了很多曲折,心智成熟的特别晚。

十七八岁的年纪,迟钝和敏感、张狂和羞怯、自负和自卑始终在我身上交互纠结、此紧彼松,在这里,我就像一只来自乡下的跛脚鸭,看着一众白天鹅在这片水域里遨游嬉戏。

三年一晃而过,我几乎没有什么要好的同学和朋友,更没有像样地交什么异性朋友,在这里参与的所有活动,感觉都是被动地跟在别人屁股后头充数而已,青春的记忆,仅仅是带回家的一纸毕业证书。

这段时间,赣州和家之间,每学期一个来回,那个年代的国道都没有硬化,路特别弯曲而又颠簸,上车前下车后还要几经周折,只有车上晕车呕吐是固定的。

之后就是回到乡下老家教书,重复着单调乏味的工作。教书是几乎不需要出差的,我自己也懒得出门,赣州这个生活了三年的城市,也没有任何东西能勾起我必去的冲动。

这个当初就没怎么混熟的地方,渐渐变得更加模糊和陌生,于是当一个远房亲戚唾沫横飞谈起赣州,而我竟然插不上话,对他提到的某个地点一无所知的时候,就难免被他结结实实地讥笑一番了。

大概教书十六年之后,命运安排我成了政府某部门的一个小职员。因工作需要,每年都会去赣州出差很多次。

和当年在赣州读书时一样,每次出差基本上跟在别人后头就万事大吉了,而且不管去哪里都有公车服务。要不是来回在车上晃悠近五百公里,不然真没有什么感觉这究竟是赣州还是在别的什么地方。

就这样又过了好多年,也是缘于工作关系,认识了这个女人,让我在某一段时间里对赣州有了很深的期待。她姓曾,姑且叫曾经吧。

我们开始有联系是我委托她用工作之便解绑套餐,最清晰的时间起点则是2022年的2月22日,这一天我们互发了几个红包,说了一些吉利的话,最初印象最深的画面是朋友圈里端着高脚杯微醉卖萌的蓄着长发的居家女孩。

几天之后她赣州回来我们有了第一次见面,那是在晚上十二点多空旷无人的工业园,暗夜的神秘和对未来的憧憬,让我们的初见相聊甚欢,当晚散步回来我们还在春春吃了第一次夜宵,第一次去玩的小景点好像是叫花开了。

我很清楚记得那天晚上她穿的是军绿色的带狐毛帽子的羽绒服,但说起这件事情的时候,曾经却说她根本没有这样一件衣服,尽管后来我发现这件衣服就在她家里赫然挂着。

因为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没过多久我们就走散了。人与人之间一旦不再联系,就会发生很多你想象不到的故事。

不知不觉又到了次年春节。最近几乎不发朋友圈的曾经突然发布了一条动态,照片中的曾经一脸落寞,眼神暗淡,发型整得像大妈,配的文字我不太记得了,但字里行间能让人读懂这是一只在外边战败了躲在家里舔伤口的小猫咪。

我承认那时我犯贱的是,竟然又开始去联系她,我承认更犯贱的是,在知道她和另一个男人在半年多时间里从认识到同居到分手之后,竟然还费尽心思去开导她、陪伴她、追求她。

曾经在赣州某企上班,待遇很好,收入不低。如果要用比较简洁的几句话描述她,大致就是:

曾经爱睡觉,爱逛街,爱吃吃喝喝,爱摸摸咪咪(寻乌话),但每年都有1-2个旅游计划……

曾经爱分析,爱推理,特别注重细节并对生活琐事特别较真,一件小事可以承包一整天的话题,也可以因为一件小事给你扣上一顶大帽子……

曾经是个自认为很聪明,各方面都必须只赚不赔不吃任何亏的人,所以她总是很习惯跟一些人理论,比如快递小哥,售货员,客服,快车司机,以及身边的男人,甚至家人等等……

曾经说从小就被哥哥宠,之后谈了二十多年恋爱则一直被男人宠,因此养成了自私、刻薄的性格,典型的公主病、自我主义,尤其习惯了把男人当牛马使……

曾经在经历一次家庭变故之后视为己出照顾侄儿侄女的行动,让我始终认为曾经是特别重情重义的女人,并一度被打动被吸引被沦陷,直到最后才深刻认识到这一判断实在偏差太大,因此而一直单身未嫁的说法,也好像并不完全符合事实……

曾经有让男人给她洗头的习惯,最后一次给曾经洗头,是在曾经拉黑我的前几天。记得有一次在曾经家里给她洗头,曾经随手递给我一个瓶盖钻了几个细孔的塑料瓶子给我,尽管我知道这玩意儿之前有人用过,但我一直没有说破……

曾经特别在意我家的窗帘、床这些是否还有前任的痕迹,表面上导致我和曾经最后破裂的那几张旧照片,就是曾经趁我洗澡的时候从我钱包里翻出来的,曾经的本意是要拿走放在钱包里的6000现金的。这次乌龙事件也让我明白,有些事情,冥冥之中早有天意,不可强求。

期间我给曾经家里买过一些物件,送过一些礼物,买过曾经一家三口北京游的返程机票,也陆续发过一些数额不等的微信红包、转账等等,说实话钱并不多,归总了也就万字头而已。

但曾经和我在一起的时候从来不买单,小到十几块钱的停车费,乃至几块钱一瓶的水。曾经也从来不回赠,前前后后三年的时间里,我只记得她某天早上买过一次包子,还有就是某天出门顺手从家里拿了一个小西瓜给我吃。

尽管我和曾经东游西逛过很多地方,也说过很多很多话,时间总是莫名其妙就过去了,但对彼此的了解、感情似乎却始终没有加深多少。

曾经的废话很多,但我从来不敢表现不耐烦,而是以一副很享受的样子倾听,然后赞美她能说会道。但曾经似乎不吃这一套,等她自己说完了,就会开始数落我get不到她的点,然后用法官那么严肃的表情询问我有什么打算。

尽管我十分清楚她这时要听我物质上的承诺,但我完全不习惯这种市场化的相处模式,而屡屡以沉默应对,结果自然会让她内心很不痛快,而抛出一套所谓“代沟”“性格不合”的说辞。

这也许就是我和曾经最终分道扬镳的根本原因:我坚持必须先有感情基础,而随后的物质付出就是水到渠成;曾经则坚持先要物质,男人要在物质上打动她,才有感情水到渠成的事情。

前前后后算起来,我去曾经赣州的家里有七八次吧,曾经回来了来我家里也有很多次。

因为曾经,曾经有一段时间,我总想有出差赣州的机会,最好是周五在赣州开个什么会,然后整个周末便可以在赣州和曾经在一起。

因为曾经,我开始坐快车往返赣州,也因此知道同一线路竟同时有赣州快车、寻乌快车在同时运营。

曾经是个很情绪化的人,为了尽可能处得愉快一点,我在坐车的时候就需要反复去想一些琐事,比如在哪个地点下车什么时间接头最优,然后仔细想想在曾经家里要做什么事说什么话计划到哪里玩吃什么菜等等,满脑子这些,不知不觉就到了。

然而造化弄人,之前一直求而不得的出差时机,最近却连续有很多。这之前几次坐在车上,整个人就像是破败的棉絮,又像是暴风雨肆虐下的马蹄河。

我怎么也无法相信,那个曾经在一起有说有笑可以玩玩闹闹的曾经,受伤之后我在一直陪伴和鼓励的曾经,那个我给了她无限包容的曾经,如今却被对方拉黑了所有的联系方式。

也许,一个女人恋爱谈多了,分手就习以为常,了断的方式就更加狠、绝、决。

记得曾经还沉浸在失恋受伤当中时像是喃喃自语般地说过一句话,她说:是不是这次劫难就是半年多前我离开你让你痛苦的报应呢?

其实我很清楚,曾经要离开谁,她只会考虑自己的利益和感受,而不会顾及对方是死是活的。

曾经还跟我讲过,之前那个被她称为“诈骗犯”的男人,就曾经在被拉黑之后多次潜入她住的小区,在家门口等着她下班回来。

当时我出于自然反应随口问了一句,我说:是你欠了他什么呢,还是你们之间有重要的事情没有了断?

我不记得当时曾经是怎么回应我的,但现在同样的事情摆在我面前,我没有纠缠,也没有胡闹,更没有潜入别人住的小区,我必须给自己打10分。

我想到曾经教学过的一篇课文,鲁迅先生的《阿长和山海经》,我知道中国的女性确实有很多值得大书特书的奇思妙想和奇闻异事。

我又想到“母亲教育”这么一个理念。事实上中国下一代的思想道德水平以及思维方式,多是从母亲身上延续而来,或基因遗传,或言传身教,或耳濡目染。

如果中国女性因为越来越唯利是图而格局越变越小,将来的国民素质到底会变成怎样,真的是细思极恐了。

这次出差赣州,我已然完全平静了下来,一路上我和同事谈笑风生,晚餐还结结实实吃了两大碗饭。在赣州一心一意办事情,效率和效果都是之前无可比拟的。

诚然,不影响食欲不妨碍睡觉的事情都是小事。但赣州城这块“西瓜皮”的标签,在我心里是再也无法抹去了,对赣州也再没有了任何期待。

仅以此文纪念那个姓曾的曾经。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