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必读的15首经典诗词

发布者:喵小小泪 2025-10-16 14:00

今天整理的这份诗词清单,每首都是穿越千年的精神馈赠。它们不仅是文字的艺术,更刻着中国人的坚韧、担当与豁达。建议收藏留存,迷茫时读一读,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1. 《横渠四句》宋·张载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释义:要为天地确立核心精神,为百姓指明生存根本,为前代圣贤延续中断的学问,为千秋万代开创太平盛世。这四句话精准道出了读书人的终极理想与使命。

赏析:短短二十八字,被誉为“中国人的精神坐标”。它不局限于个人荣辱,而是将个体价值与天地、生民、文化、历史紧密相连。袁隆平躬身田畴以济苍生,钟南山逆行抗疫以护民安,他们用一生践行了“为生民立命”的誓言,让这份跨越千年的担当有了最鲜活的注脚。

2. 《从军行》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释义:青海湖上的浓云遮蔽了雪山,驻守孤城的将士遥遥眺望玉门关。在漫天黄沙中历经上百次战斗,铠甲早已被磨穿,但若不打败敌人,绝不返乡。

赏析:这首诗以壮阔笔触勾勒出边塞的苍凉与将士的坚毅。前两句写景,用“暗”“孤”二字奠定雄浑又悲壮的基调;后两句直抒胸臆,“穿金甲”见战斗之烈,“终不还”显意志之坚。这种为目标拼尽全力的执着,恰如职场中为项目熬夜攻坚、为理想迎难而上的我们,千年后的共鸣从未褪色。

3. 《狱中题壁》清·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释义:想起东汉张俭逃亡时人人接纳,杜根受刑后忍死待变的故事。我如今横刀面对苍天大笑,无论生离死别,肝胆都如昆仑山般巍峨磊落。

赏析: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放弃逃生机会,决意以鲜血唤醒国人,此诗便是他的绝笔。前两句借历史人物喻同道志士的气节,后两句“横刀向天笑”的画面,将慷慨赴死的豪情与赤诚肝胆展现得淋漓尽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的呐喊,让这份担当成为穿透黑暗的精神火炬。

4. 《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释义:长江滚滚东流,千古英雄都如浪花般消逝。故垒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周瑜破曹的赤壁。陡峭的石壁刺向天空,惊涛拍打江岸,卷起如雪的浪花。江山美如画卷,当年曾有多少豪杰在此逐鹿。

回想周瑜年轻时,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勃发、风度翩翩。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曹军战船便化为灰烬。今日神游古战场,应有人笑我多情善感,早早生出了白发。人生如同一场梦,且斟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赏析:这是苏轼被贬黄州时的抒怀之作,将怀古、写景、抒情熔于一炉。上片写景咏史,“大江东去”开篇便有吞纳天地的气魄;下片先赞周瑜功业,再叹自身境遇,从“雄姿英发”到“早生华发”的对照,藏着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但结尾“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并非消沉,而是历经沧桑后的通透——承认人生起落,仍能与生活和解,这份豁达正是苏轼的精神底色。

5. 《沁园春·雪》近现代·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释义:北方的雪景中,千里大地被冰封,万里长空飘着雪花。眺望长城内外,只剩白茫茫一片;黄河上下游,瞬间失去了奔腾的波涛。群山像银蛇舞动,高原如白象奔驰,都想和天比一比高低。等到晴天,红日映照下的白雪,格外娇艳美好。

江山如此秀美,引得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可惜秦始皇、汉武帝,在文采上略有不足;唐太宗、宋太祖,在文治上稍逊一筹;成吉思汗虽称天骄,也只懂弯弓射雕。这些都已成过往,真正的风流人物,还要看今天的我们。

赏析:这首词写于长征胜利后,兼具写景的壮阔与论史的豪情。上片以“千里”“万里”勾勒北国雪景,“舞”“驰”二字赋予山河生命力;下片评点千古英雄,并非否定前人,而是暗含“超越历史、开创未来”的自信。“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结尾,将个人抱负与时代使命相连,读来热血沸腾,彰显了新一代开拓者的胸襟与担当。

6. 《沁园春·长沙》近现代·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释义:深秋独自站在橘子洲头,看湘江向北奔流。万座山峰红遍,层层树林像被染过一样;江水碧绿清澈,无数船只争相航行。雄鹰在天空翱翔,鱼儿在水底游动,万物都在秋光中竞相展现自由。面对广阔天地,我不禁发问:这苍茫大地的命运,由谁来主宰?

曾和众多同伴来此游览,回忆起往昔不平凡的岁月。那时我们正值青春年少,风采焕发;满怀读书人的意气,意气风发、敢说敢做。评论国家大事,写激昂的文章,把权贵看作粪土。还记得吗?到江中游泳,激起的浪花能阻止飞驰的船只。

赏析:这是青年毛泽东的豪迈宣言。上片写景绘情,“红遍”“碧透”“击”“翔”等词尽显生机与力量,“谁主沉浮”的发问,藏着对国家命运的深切思考;下片忆旧抒怀,“恰同学少年”四句勾勒出热血青年的群像,“中流击水”的画面则彰显了改造世界的豪情。这首词不仅是个人青春的写照,更点燃了无数人对理想的追求——我们的人生,本该如此热烈而坚定。

7. 《将进酒》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释义:你没见黄河之水从天上奔涌而来,奔流到大海就再也不返回吗?你没见父母镜中白发丛生,早晨还是黑发傍晚就变得雪白吗?人生得意时要尽情欢乐,别让酒杯空对着明月。上天造就我,必定有有用之处,即便千金散尽,也还会再回来。

煮羊宰牛尽情享乐,应当一饮三百杯才够。岑夫子、丹丘生,快喝酒,别停下。我为你们唱首歌,请你们仔细听:权贵的钟鼓美食不足为贵,我只愿长醉不醒。

自古以来圣贤都孤独寂寞,只有善饮的人留下美名。陈王曹植当年在平乐观设宴,一斗酒值万钱,仍纵情欢乐。主人何必说钱少,只管买酒来和我同饮。把名贵的五花马、千金裘,叫仆人拿出去换美酒,和你一同消解这万古愁绪。

赏析:这首诗是李白豪放诗风的巅峰之作,写于他被“赐金放还”的失意时期,却无半分消沉。前两句以黄河奔涌、人生易老起笔,见时光之迅疾;“天生我材必有用”一句,打破失意阴霾,尽显自信本色。诗中“烹羊宰牛”“换酒销愁”的狂欢,并非真的沉溺饮酒,而是以酣畅淋漓的方式反抗现实的压抑。当我们遭遇挫折时,这句“天生我材必有用”便成了最有力的自我慰藉——才华从不会被埋没,失意只是暂时的停驻。

8.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释义:长江水滚滚东流,浪花冲刷掉了千古英雄人物。是非成败转眼间都成空幻。只有青山依然矗立,夕阳一次次染红天际。

白发的渔夫和樵夫在江边沙洲上,早已看惯了秋月春风的交替。相逢时共饮一壶浊酒,古今多少兴衰往事,都化作闲谈的话题。

赏析:这首词因《三国演义》开篇而广为人知,自带一种穿越历史的通透。杨慎被贬西南后写下此作,将人生感悟融入江山暮色中。“是非成败转头空”不是消极避世,而是历经沧桑后的清醒——比起永恒的山河,一时的得失本就微不足道。职场受挫、生活不顺时读来,总能让人放下执念:眼前的烦恼,终会成为日后笑谈的往事。

9. 《满江红·写怀》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释义:愤怒得头发竖起来顶起帽子,凭靠栏杆时,骤雨刚刚停歇。抬头远望,对着天空长啸,壮志情怀激烈澎湃。三十多年的功名如同尘土,转战八千里的路上,历经了多少风云岁月。不要虚度光阴,等到头发变白,只会白白地悲伤后悔!

靖康之变的耻辱还没有洗雪,臣子的仇恨何时才能消除!我要驾着战车,踏破贺兰山的缺口。怀着壮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时渴了就喝敌人的血。等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回到京城向朝廷报捷。

赏析:这是岳飞抗金报国的绝唱,字里行间满是爱国激情与英雄气概。上片“仰天长啸”见悲愤,“尘与土”“云和月”写尽征战艰辛,“莫等闲”一句更是对世人的警醒;下片直抒复仇壮志,“踏破贺兰山”“收拾旧山河”的誓言,彰显了收复失地的坚定决心。这份“一寸山河一寸血”的赤诚,让“精忠报国”的精神代代相传,也提醒着年轻人:想做的事别等“以后”,最珍贵的永远是当下。

10.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释义:千古江山依旧,却无处寻觅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歌舞楼台和英雄业绩,都被历史风雨冲刷殆尽。斜阳照着草丛树木,普通街巷里,人们说那是刘裕曾经居住的地方。回想当年,他率领精锐部队北伐,气势如猛虎般横扫万里。

元嘉年间,宋文帝草率出兵北伐,想效仿古人建功立业,结果只落得仓皇逃窜、回望追兵的败局。四十三年过去了,眺望中原,我仍记得当年扬州路上烽火连天的战乱景象。怎忍回首,如今佛狸祠下,乌鸦啄食祭品,祭祀的鼓声阵阵——百姓竟已淡忘这里曾是敌寇行宫。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赏析:66岁的辛弃疾驻守京口,登亭怀古写下此作,藏着壮志难酬的悲愤与忧国忧民的深情。上片追忆孙权、刘裕两位北伐英雄,暗讽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下片借刘义隆草率北伐的教训警示当朝,用“佛狸祠下”的景象哀叹百姓渐忘国耻。结尾自比廉颇,一句“尚能饭否”的发问,道尽了暮年仍渴望报国却无人问津的无奈。这份“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执着,戳中了每个不甘平庸的中年人——年龄从不是限制,心有壮志便永远年轻。

11. 《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释义:慈祥的母亲手里拿着针线,为即将远行的孩子缝制衣裳。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补,担心孩子迟迟不能归来。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如春天阳光般深厚的母爱呢?

赏析:这首诗以家常细节写尽母爱深沉,没有华丽辞藻,却成了最动人的亲情赞歌。“密密缝”三个字,将母亲的牵挂藏进针脚里;“寸草心”与“三春晖”的比喻,道尽了子女对母爱难以报答的愧疚与感恩。在快节奏的当下,它像一面镜子,提醒我们:别让忙碌冲淡了对父母的陪伴,别让“子欲养而亲不待”成为终身遗憾。

12. 《悯农二首·其一》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释义:正午时分,农夫在田里锄草,汗水一滴滴落入禾苗下的泥土中。谁知道盘子里的每一粒米饭,都饱含着这样的辛苦?

赏析:这是一首妇孺皆知的劝诫诗,以最朴素的语言揭示最深刻的道理。前两句勾勒出农夫劳作的艰辛画面,“日当午”“汗滴土”的细节直击人心;后两句以反问点题,让“珍惜粮食”不再是空洞的口号。在物质丰裕的今天,这首诗依然警醒着我们:每一粒粮食都凝结着劳动者的汗水,尊重劳动、心怀感恩,是永远不该丢掉的品质。

13.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宋·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释义:不用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诗长啸一边缓缓前行。拄着竹杖、穿着草鞋,比骑马还轻便自在,有什么可怕的?披一件蓑衣,任凭一生风雨洗礼。

略带寒意的春风吹醒了酒意,微微感到寒冷时,山头的斜阳却迎面照来。回头看刚才风雨萧瑟的地方,归去时,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赏析:这首词写于苏轼被贬黄州后的一次雨中漫步,是他“豁达人生”的生动注脚。“莫听穿林打叶声”是对外界风雨的淡然,“一蓑烟雨任平生”是对人生逆境的接纳,“也无风雨也无晴”则是历经风雨后的通透——真正的强大,不是避开挫折,而是在挫折中学会与自己和解。生活中的不顺、工作中的难题,在这份心境面前,都成了成长的底色。

14. 《七律·长征》近现代·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释义:红军不怕万里长征的艰难险阻,把万水千山都看作平平常常的事。绵延起伏的五岭山脉,在他们眼中像细小的波浪;气势磅礴的乌蒙山,也不过像滚动的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打着高耸入云的悬崖,让人感到温暖(暗指巧渡金沙江的喜悦);大渡河上铁索桥横跨两岸,寒意阵阵(暗指飞夺泸定桥的艰险)。更令人欣喜的是岷山的千里积雪,红军翻越过后,个个都笑逐颜开。

赏析:这首诗以史诗般的笔触,浓缩了长征的艰辛与红军的乐观。“不怕”“只等闲”开篇便定下豪迈基调,“细浪”“泥丸”的比喻,将巍峨山川化为脚下征途,尽显英雄气概;“暖”“寒”二字对比鲜明,藏着战斗的惊险与胜利的喜悦。比起长征的千难万险,我们生活中的挫折何其渺小。这种“于绝境中见希望”的革命乐观主义,至今仍能给人迎难而上的力量。

15. 《竹石》清·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释义:竹子紧紧咬住青山绝不放松,它的根原本就深深扎在岩石的缝隙中。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依然坚韧挺拔,任凭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肆虐。

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也是郑板桥自身品格的写照。“咬定青山”写执着,“立根破岩”写坚韧,“任尔狂风”写无畏。竹子的形象,正是中国人推崇的“刚健有为”品格的象征:疫情中坚守的医护、洪水里逆行的子弟兵、生活中咬牙打拼的普通人,他们都是“千磨万击还坚劲”的生动写照,用行动诠释了何为“中国人的脊梁”。

这15首诗词,是历史的印记,更是精神的密码。迷茫时读“天生我材必有用”,失意时读“一蓑烟雨任平生”,奋进时读“莫等闲,白了少年头”——这些穿越千年的文字,总能精准击中我们的心境,给予最温暖的慰藉与最强大的力量。

哪首诗词曾在你低谷时给你力量?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吧!

#古诗词##分享中华传统文化##人生哲理##经典流传#​#必读经典#​​​​

为你推荐